第96章

没有让他们做上更久的心理准备,记者在第二天就登门了。

双方互相自我介绍后落座, 这次来的记者叫朱彬, 年纪还不到三十岁, 但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不少年头了, 看样子也是属于当年提前上大学的一批优秀人才了。

“来之前翻阅过二位的履历, 实在是惊人的很。社里的领导们说, 有了您二位这样的一批学子的回归,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就能很快赶上世界一流水平了。”

朱彬的说话方式与昨天那位领导不同。听到安致远和顾毓铮耳里,感受也很是不同。说这句话的时候, 他的语气透着诚恳,眼睛里也满是真诚。

这也就是商人与科学家的不同了。为人类社会进步而努力的人与单纯的有钱相比,哪个更受尊重一目了然。

说完开场白,朱彬开始提问,这时候安致远打断了他:“不好意思,某些话可能有些多余,由我说出来也有些做作之嫌,但我还是想说, 请不要过高地看待我们。”

他与顾毓铮相视一眼,顾毓铮回以一笑,接过话头:“我知道您来此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两夸得像花儿一样,我也懂你们的想法,把我们抬得越高,能体现的价值就越大,但我觉得不必这样。”

见朱彬作认真倾听状, 顾毓铮顿了顿又道:“如果国家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来增加其他学生回国的筹码,将之视为任务,我和安致远是责无旁贷,但是我的想法是,个人典型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能吸引人才回国的方式不应该停留在舆论和爱国教育上,更好的学术环境和更完善的科研机制以及良好的待遇才是吸引人才的最终途径。”

朱彬边听边点头,手上的动作不停,在速写本上奋笔疾书:“您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读者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两位内心的真实想法。”

采访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朱彬的问题不少,顾毓铮和安致远也都尽量坦诚相告,有些实在不方便回答的内容就一笑带过,对方也是知情识趣的,碰到这样的情况便也轻轻跳过。毕竟,撇开两人如今在学术界的地位受人尊敬不说,光看现在所处的地点——某官员的大院住所,就要给对方点面子,不好过于追问了。

速写本上记满了文字,朱彬将今日的收获放入包中,起身告辞:“稿子写好之后会给二位和俞主任过目,没有意见的话再发表。”俞主任就是之前上门的那位宣传部门领导。

安致远点头:“辛苦了。”

“您二位也辛苦了。”

鬼使神差的,顾毓铮不自觉接上一句:“不辛苦,为人民服务。”话一出口,三人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大笑出声。有些东西果然是根深蒂固。

朱彬最先憋住笑:“现在除了领导们,我们已经不流行说这句话啦。”

安致远搭着她的肩膀打趣:“你落伍啦。”

估计这个任务真的催得很急,当天晚上,稿子便交到了两人手上。

细细浏览一遍,写得挺客观,只是不出所料,还是将两人好好夸了一顿,然后就是一串今年归国留学生的数据,以及学子们归国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实力的提高及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出的努力。

朱彬的文笔很好,内容上也没有过分夸大,赞誉的句子肉麻程度也在两人的忍受范围内,看在稿子后面俞主任的批示签名份上,顾毓铮和安致远不好提什么意见,于是这就算定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