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停薪留职”和“下海经商”这两个名词是特殊时期的产物。

简单的说,在80年代初, 挤进企事业单位的人太多了, 搞得很多部门的人都游手好闲。国家当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就希望这些多出来的人能出来“下海经商”。

可是人的观念哪那么容易改变, 谁都不想放弃手上的“铁饭碗”。于是就想出了个“停薪留职”的办法。

之前的劳动部门规定, 要经商就必须放弃职工身份, 一般人谁下得了这个决心。

现在好了,办理了“停薪留职”,职工也可以进行经营活动了。暂时给你保留编制与待遇, 有了这个缓冲期。两年内,你干出个样了,不想回来了,那大家好聚好散。两年内你“掉进海里淹死”了,那单位就再捞你回来。

在当时来说,这简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政策了。

可是,83年规定刚出台的时候,几乎没人愿意接受, 许多单位甚至被硬性指派了必须办理的名额。两年后的现在,赚了钱的生意人不少,现在做生意已经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大家又开始眼红了,想要办理的人蠢蠢欲动。

饰品制作公司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耿霜泠留在单位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她自己心里想不过来。张志强觉得,必须帮助她下这个决心。

“别人两手空空下海的都有, 比起他们,你已经有了这么好的基础。”

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产值越来越高,将来人心会变得怎么样,谁也说不准。他也怕啊,巨大的诱惑面前,他连自己都不相信能始终坚守住本心,更何况现在又多了一个张翠。

张志强说得情真意切,耿霜泠心里也开始动摇了。

“办就办吧。”秦振国也劝她,“你那公司越来越大,将来会发生什么都不好说,不如趁着现在还早,全部都理一理。”

秦振国是一点都不担心以后的事,他一直认为,有本事的人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饿着。再说了,国家能下那么大力气搞出个“停薪留职”,就说明了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决心。

去年邓公视察特区,还说“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明显表示,大锅饭是吃不久了。

至于耿霜泠最担心的养老与医疗保险问题,大家是这么理解的:

“现在变化一年大过一年,鼓励大家伙去下海,总要有相应的政策来解决。事情总是不断发展的,说不定到时候赚的钱比国家给的保险都多呢?说难听点,你现在钱也不少了,你听过哪个资本家还需要人来接济养老的?”

顾勇军对于老婆如何选择没什么大的感觉。反正不管干什么,总归是自己老婆。

他说:“你自己选吧,不管怎么样,回来我都养得起。”

因为这一句话,尘埃落定。

顾毓铮觉得,她有记忆以来,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最帅。

不是要用家庭和责任来束缚你,而是不管你在何处,我在家里等你。

恩,虽然没说要跟着你一起拼,但在这个时代,这才是最稳妥,最能给人安全感的做法。

话都说到这地步了,耿霜泠终于干脆了一把。

停薪留职也不用办了。看这个样子两年后公司只会越办越好,既然不会回去了,何必“占着茅坑不拉屎”,直接办辞职,单位里又解决掉一个人员负担,领导说不定还会感激她。

公司的事情办好以后,张志强的婚礼在八月底举行,紧跟着,开学了。

小孩子上学在大人们看来似乎是一件大事,都喜欢搞得分外郑重,连个小小的学前班都不例外。顾毓铮被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去报名。

人和人聚在一起就喜欢互相攀比,大人和大人比,孩子和孩子比。

同事提醒顾勇军,这种场合一定要注意形象,现在的人比以前精着呢,看人下菜什么的,别让孩子在学校吃了亏。

顾勇军虽然对这话不以为然,但又觉得自家闺女哪哪都好,真要连累女儿被人看不起就罪过了,于是特意收拾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