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农门福女 寒小期 6520 字 3个月前

“就算是……咱们又能怎样?”

许久的沉默之后,甄家少爷叹息一般的说出了这句话。他心知母亲既会这么说,把握应当也不小,可这事儿吧,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他是这么想,甄家太太却是另一种想法。

“什么叫做咱们又能怎样?”甄家太太很是不满,“儿啊,你忘了年初咱们家正准备要派官媒去那平安镇下河村提亲那会儿,才听人说冯月娇没了。”

“嗯。”

“可那会儿咱们也没真瞧见呢,还道是事有凑巧,那黄毛丫头没这个福气。仔细想想……”

“母亲,别想了。只怕那时她已经被冯府的人接走了。”甄家少爷打断了她的话,“如今木已成舟,且不说冯月娇已经是认祖归宗的,她甚至都已经嫁了人,再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甄家太太满心的不甘,偏儿子这话也在理。说白了,所谓的秘辛,也得看对方在意不在意,如今迟了一步的是他们,再怎么追悔莫及又能怎么着呢?

道理是没错,可人真的就能这般想得开?

别闹了,不可能的。

只要一想到冯月娇本来可能嫁进自家,甄家太太这心里就揪着疼。不光揪心,还懊恼万分,因为真的追究起来,从甄家少爷无意间发现这个事儿,到他们家做出决定,其实中间又经历了两三个月。

人就是这样的,一想到曾经绝好的机遇摆在自己眼前,自己却因为犹豫而将机遇放过了,这日子还怎么过?

好好的一个过年,甄家太太是反反复复的生病,她的外伤其实不重,要紧的是冻伤,以及之后的风寒发烧。本来,以甄家的能力,请来名医诊治也不难。坏就坏在,甄家太太心里揣着事儿,好几副药灌下去了,病症却是不轻反重。

没了主事的当家太太,整个甄家乱成了一锅粥,至于年后的走亲访友,照目前看来是彻底凉了。

甄家的事情是影响不到娇娇的,事实上她那两个二等丫鬟在上次被她吓了一跳后,就一直老老实实的待着,莫说府外的八卦了,那是平时能少开口就少开口,安静的就好似摆件玩意儿。

丁嬷嬷还纳罕呢,平时叽叽喳喳的没完,这到了年关反而成了锯嘴葫芦。不过,她也忙呢,纳罕归纳罕,却没心思去管小丫鬟们。

到了大年三十,娇娇终于得以见到魏家的全部人。

长房这边倒是清爽,大老爷大太太、娇娇小夫妻俩,还有嫡庶两位姑娘家。假如非要算上的话,还有大老爷的三位姨太太。

二房人也不算多,二老爷二太太并两儿两女,看着都是和和气气的本分人,倒是最年幼的小少爷今年才刚两岁,雪肉团子一般的可爱,还会甜甜的喊人。

说起来,娇娇对二房的认知真的很少,一方面她嫁的时间有些不对,十月底才嫁人,刚稍微适应了点儿,就要帮着应付外头来拜年的各路商户家太太。等忙过了这阵子,年关就到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二房本身的存在感很弱很弱。

娇娇夫妻俩到时,二房诸人早已来了,除了最年幼的小少爷蹦蹦跳跳的没个定性,旁的人倒都是极为规矩的。

家里人少有到得这般齐全的时候,尤其今个儿连老太太都过来了,这会儿正让嬷嬷拿点心逗小孙孙玩,旁边的太太们也都笑得和气,看着倒是一派温馨和睦。

二姑娘锦娘一眼瞧见娇娇,就忙不迭的撇下太太罗氏,颠颠儿的奔到了娇娇跟前,先是亲亲热热的唤了一声嫂子,然后一把推开魏大少,自个儿强占了娇娇身边的位置不说,还挽着她的胳膊,往另一边的暖座走去。

魏大少无语的看了眼亲妹,决定不跟这个疯丫头一般见识,径自去寻他父亲和二叔了。

娇娇见状,故意逗小姑子:“你哥都不高兴了,你不怕?”

“他就没个高兴的时候。”锦娘唤人拿了热茶和点心,一个劲儿的邀请娇娇,“吃啊,这是我特地唤人去五味阁定做的,绝对美味。”

“好。”娇娇欣然接受了邀请。

她是吃着喝着,锦娘却是压低了声音跟她说悄悄话:“母亲让我帮你认认人,她说我哥一定不会记得这个事儿的。”

娇娇:……还真是。

“二叔二婶你是认得的,二堂哥也没啥好说的,主要是是其他几个。”

二老爷和二太太,娇娇在进门第二日就见过了,这两位识别度太高,完全不存在认错的可能性。还有就是二房的长子,也就是府里的二少爷,仅仅比魏大少小了一岁,长得也算是高大挺拔,至今尚未说亲。

就听锦娘悄声说:“其实,二房原本该是还有位少爷的,我以前唤他作三堂弟,跟四堂妹是一对龙凤胎。可惜,他从一出生身子骨就很差很差,二婶养得就算再精细,还是折了。就因为这个,二婶对四妹都有些爱理不理的,也不想想,四妹又没错的,她也不希望自己的亲哥哥没啊。”

迁怒吗?

娇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其实以前在下河村她也听过不少类似

的事情。不过,所谓的迁怒,说白了就是不疼爱,假如今个儿这事反过来,怕是二太太舍不得迁怒儿子不说,还觉得庆幸吧?

“因为三堂弟没了时已经挺大了,序齿是占了的,所以后来二叔房里那个姨娘生了四堂弟,下人们都只唤他小少爷,不然二婶要生气的。”锦娘继续咬耳朵。

“四妹往下就是五妹了,二婶对五妹倒是疼惜得很。本来,五妹一直都是养在二婶那院子里的,可后来,二叔房里那姨娘生了四弟,二叔就让五妹挪了出去,跟三妹四妹一道儿住绣楼那头去。”

说到这里,锦娘还有些忿忿不平的:“二叔非说五妹年岁不小了,是时候跟姐妹一起住了。可五妹今年也才十岁呢,两年前才多大?我今年都十五了,不也是一直挨着父母住吗?”

“是啊,我就是一直住到出嫁的。”娇娇先附和了一句,而后又劝道,“搬出去也挺好的,起码四姑娘心里头能舒服一些,不然都是嫡女,姐姐住绣楼,妹妹跟父母住……”

“也是,以前我大姐没出嫁时,我们姐俩就是住一起的。”锦娘点了点头。

锦娘将二房诸人简略的介绍了一遍,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不过她并不想往太太罗氏那头去,只继续挨着娇娇说话。见娇娇目光落到了在跟老太太讨糖吃的小少爷时,忍不住瘪了瘪嘴:“他也不知道是命好还是命坏,他生母是大姑姑送来的。大姑姑虽是庶出,可她嫁得不错,在夫家地位也稳当,二婶就算再气,也不敢开罪她。”

娇娇有些意外,虽说她也知道,偶尔会有那种出嫁女往娘家兄弟房里塞人的。不过这种事情嘛,其实是很难做的,一个弄不好就两面不是人,真没想到大姑太太竟会这么做。

且听锦娘的意思,大姑太太还不光是送人,应该是持续不断的施压吧?这是明着跟自己嫂子为难?

不过这事儿也不好问锦娘,娇娇暗暗记了下来,打算找机会直接问问魏大少。

才这般,就有丫鬟过来说席面妥了,请诸人挪步去吃席。

过大年自是少不了各色大菜,尤其魏家到底不如冯府讲究,在菜色方面,更趋于富人家的做派,全是清一色的大鱼大肉,一看就叫人胃口大开。

娇娇的胃口是开了,却将霜降唬得不轻。

像这种场合,丁嬷嬷是不方便过来的,陪同的只有霜降。霜降一想到早几个月,娇娇在春日诗社上那可怕的吃法,就忍不住腿软,生怕自家少奶奶在吓疯了娘家姐妹后,又将夫家的人吓个半死。

早知道,早知道就让她吃饱了再过来了!!

就在霜降大呼失策的同时,娇娇倒是真没打算大吃大喝。关键是吧,春日诗社那次本身就是个意外,她当时已经饿到不行了,就觉得自己在阎王殿门口徘徊。命都要没了,谁还会在乎别的?当然是活下去最重要了。

可这次,她是正常状态来的,刚才在锦娘的邀请下,又喝了一盅茶,好几块点心,倒还真不觉得饿。

当然,就算这样,她的胃口也比其他人要好。

高高兴兴的吃着喝着,因为到底才嫁过来两个月,娇娇并不怎么插嘴,顶多也就是在旁人恭维老太太时,跟着附和几句,争取不出错就是她的终极目标了。

饶是这般,长辈们瞧向她的眼神都是带着笑意的,哪怕她的胃口明显要比几位姑娘家好上不止一筹,几人也没说什么,反而面上的笑容更甚了。

娇娇完全没意识到有问题,只庆幸夫家人比她娘家人看得开。想她祖母冯老太太,第一次见面时就撅了过去,魏家老太太瞧着是身子骨挺弱的,实则很坚强嘛!

她完全没想过,娘家人受不住是怕她嫁不出去,乃至连累了一众未出阁的堂姐妹。

而婆家人……

能吃是福啊!

再说了,胃口这般开,莫不是有了?

正月里肯定不能请大夫上门,实在是没办法当然是另外一回事儿,可这事儿还是可以拖一拖的。因此,一直到正月十五过了,太太罗氏才遣了人请了府城的名医来给娇娇诊脉,生怕娇娇多心,她还特地吩咐请的是平安脉。

平安脉原就是有的,讲究一点的人家,三五天就要请一回,但多半是针对太太、老太太,给未出阁的姑娘家诊脉还是有忌讳的。

像魏家,因为府里有位多病的老太太,至少十天半月请一回脉。但年节前后不是忙吗?除了娇娇刚嫁过来不久请过两次脉外,后来就省却了。

等正月十六,大夫就来了。

“少奶奶身子骨康健无忧,就是略有些上火,也不用开方子,饮食上清淡点儿,过个几日就好了。”

大过年的,富贵人家的太太奶奶清一色的都是富贵病,大夫都已经麻木了,也没开方子,只说了几个去火的汤,便接了赏银离开了。

消息传到太太罗氏耳里,她多少还是有些失落的,不过再一想,就不说年节前后忙碌了,单是满打满算,娇娇嫁过来连三个月都不到,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了。

这般想着,罗氏不由的面上讪讪的,径自找

事儿忙去了。

……

嫁到魏家近三个月时间,娇娇适应得还是挺好的。不过,她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媳妇都有这般好日子过,说白了就是因为娘家靠谱。

也因为想通了这些道理,在之前正月初二回门时,她格外老实的给娘家嫡母请安问好,生怕再度惊吓了神经纤细的秦氏。

秦氏:……并不感动,还是备受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