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问计

“是的。”叶纤红点点。“现在国内文化产业其实还很薄弱,如果京城能做大做强这个产业,不但对京城有好处,对整个国家的文化产业,都是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他任职期间,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那接下来京城的发展,估计会提前走向正轨。

“你能这样说,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林樾觉得她应该不会无的放矢。“先说说你的思路。”

“比如旅游业,我们可以把京城所有的景点,进行摸底排查,设计一条条旅游路线,方便外地游客参观。并且拍成宣传片,在央视宣传,到时游客的人数,肯定会增加几倍。”叶纤红首先从旅游角度上做了分析。

当初余杭是以拆围墙,免门票作为主要手段,把国内大量游客,吸引到了余杭。

跟那边不同的是,京城有更多的古建筑,如果利用得好,这方面确实可行。

只要游客增加几成,对京城的经济发展,就是巨大的促进。

“这个确实可行。”林樾点点头。“我回去后,会让人先摸摸底,然后再确定怎么设计旅游线路。”

这是小红的强项,应该没问题。

而且也不会增加什么成本,收益却会很明显。

“然后就是影视业,拍电影的话,特别是古装剧,需要古建筑。”叶纤红提醒道。“可以把老巷子保存下来,甚至修葺一下,让京城成为古装剧的拍摄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影电视剧会越拍越多,那当地老百姓赚的钱也更多。”

前世国内建了那么多影视城,在叶纤红看来,很多都是形象工程,真正收益并不高。

而京城有这么多现成的古建筑,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拆毁重建,实在太浪费了。

如果能因此保存下来更多的古建筑,那她也算为京城做出贡献了。

“这个也不错。”林樾想了想,觉得有理。“继续说——”

古建筑的处理问题,其实上面也有分歧。

一些人觉得必须拆除破旧的建筑,建起现代化大楼,这是京城作为首都的形象问题,不能一直以破破烂烂的形象存在。

但是有一大部分人,却觉得应该保留京城的特色,不能让它失去文化内涵。

林樾作为京城人,其实也是偏向于保护的。

但是一座城市发展,肯定需要现代化,所以他也找不到理由反驳拆迁那些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