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看中了三个地方,一个位于东北,靠近余杭湾,将来出口的话,可以直接运往甬城,比较方便。
一个位于西部,杭甬高速公路边,又跟余杭东站隔江相望,交通非常便捷。
最后一个位于肖山区南边中心,考虑到那边经济相对落后,如果建成一家大型小商品市场,对当地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肖东胜个人倾向于最后一个地方,但是这种大型项目,涉及的利益非常大,不可能由他一人说了算。
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争吵论证,最后定在中间那个位置,也就是与肖山西边,离杭甬高速公路出口不远。
选择这里的原先很简单,因为这边交通便利,失败的风险最小。
叶纤红听到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叫乔昌智抓紧时间安排人,买地建厂。
现在土地价格还没有涨多少,等到这件事公开出来,只怕大量的人涌进来,那价格肯定是一天一涨,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这件事定下来之后,叶纤红又空了下来。
农场周边的早稻已经成熟,农民忙着抢收谷物,顺便把晚稻种下去。
叶纤红老家的田现在都种了大棚菜,搬来农场这边后,原来的大棚就租给三叔在种,倒免了双抢之苦。
诗诗姐看小红又空了下来,于是把两个宝宝丢到她这边。
叶纤红没办法,只好继续当临时保姆。
这天下午,接到春晖中学沈主任的电话,说分数已经下来了,并说了她的成绩。
听说自己考了五百五十六分,叶纤红顿时知道浙大稳了。
去年文科的录取分数,重点才五百二十分,今年就算高一点,也不会超过五百五十分。
放下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
叶妈妈顿时开心得合不拢嘴,直说中午要多烧几个菜,好好庆祝一下。
叶纤红知道妈妈这几天也背了压力,自然不会反对。
大家到客厅吃中饭时,看到一桌子菜,才知道这个好消息,纷纷向她道贺。
叶纤红这时候也不好免俗,任他们夸自己聪明,自学了一年,就考了这么高的分数。
想到那些天天在上补习班的人,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真替他们汗颜。
安安倒是很平静,他早就知道姐姐没问题。
这样的分数,估计最好的大学都能上了。
下午消息传出,又接了一拨道喜的电话。
叶纤红高考结束后,去春晖中学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就是浙大,第二第三志愿,都是余杭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