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才发现,新的电机厂在管理上,更趋向于集体企业那一套,内部关系复杂,用心干事的人,反而容易遭排挤。
正好看到这边招聘,于是请假过来了。
叶纤红听他谈起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暗暗点头。
这些内容尽管有些粗糙,跟前世规范的考核办法相比,太多地方还不够完善。
但是相比其它管理人员,他的管理理念,已经超前十年以上了。
这当然不可能是他空想出来的,而是看了相关的管理书籍,这说明他平时非常好学,并能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中去。
几年前,台弯有位管理大师,写了两本在国内有巨大影响力的管理书籍,《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成为大家学习国外管理方法的入门书。
这两本书的主要管理思路,是借用了丰田管理模式,以及他在岛国的工作经历,所以更适合大型制造企业。
赵时琛能做到这一点,至少叶纤红已经非常满意了。
或许他现在在能力上还欠缺一点,只要给他时间,相信会成为王茂琳式的高层管理人员。
跟乔昌智比,当然差的远。
乔昌智长在战略和全面统筹上,而他和王茂琳,强项在于某个领域里。
只要给他们定下目标和任务,就能漂亮完成任务,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你被录用了。”叶纤红想到这里,直接站起来向他伸出手,干脆地说道。“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们大家庭。”
这个人定下后,电机厂的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谢谢,谢谢叶小姐。”赵时琛一听,连忙站起来跟她握手。
心里忍不住非常兴奋。
自己谈了管理思路,叶小姐就直接录用了,说明她欣赏自己这种做法,这让他更有种遇知音的感觉。
“其它生活上的具体要求,你可以跟办公室谈。”叶纤红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决定参照谢建奇和王茂琳的标准,给他定福利。“至于基本工资,暂定每月一千。如果工作出色,奖金另外算。”
她坚信一句话,只要是人材,工资就要给足,让他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
至于工作上的安排,就得让他跟乔昌智交接了。
现在面试自己在拍板,主要是考虑到公司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事制度,乔昌智一人身兼数职,随意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