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揉了揉眉心,年纪越来越大了,长时间盯着一样东西看,眼睛就会模糊得厉害。
正想走到窗前吹吹风冷静一下,门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听到有人来了,林樾停住脚步,重新坐了下来。
门被轻轻敲了三下。
“请进。”林樾叫道。
这个时候来找自己,肯定有急事。
“林省长。”监察厅的王厅长走进来,恭敬地叫了一声。
“坐吧。”林樾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让他坐下来。“是不是去虞城的人回来了?”
昨天自己安排了工作,他这时候过来汇报,从时间上来说,拿捏得很准。
领导交代的事,如果第二天没有回音,那对王厅长这样级别的人来说,等于犯错误了。
“是的。这是他们写的详细报告。”王厅长点点头。“还有一些相关的证据,我没有带过来。”
说完,把手里的几页纸递了过过。
林樾没有出声,接过后低头仔细看了起来。
没过几分钟,他就看完了,抬起头望着王厅长,问道:“你的意见呢?”
这也是当领导的习惯,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得先问问手下的意见,而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决定。
因为自己的决定如果提前说了,下面的人就不好表达反对意见了,那样不利于群策群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就像古时的帝王,上朝时碰到任何时候,都会充分听取大臣的意见,最后才做出自己的决定。
因为他开口了,表示一锤定音,无法轻易再更改。
否则一个帝王出尔反尔,说的话就缺少威慑力了。
“我认为范昌贵已不适合在虞城市工作,应该尽快把他调离。”王厅长深思熟虑地回答。“考虑到虞城的特殊情况,我建议安排一个稳重点的人去就职。”
这当然不是他真正的想法,而是根据两个手下的汇报,结合林樾的态度,而做的决定。
一般来说,像林省长这样的高官,安排监察部的人去调查一件事,十有八九,已对这件事有了充分的了解。
但是以他们的身份,又不适合直接干涉县级市的人事,所以需要他们下去收集证据,给他一个插手的理由。
既然如此,他自然支持林省长的意见。
何况从手下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个范昌贵确实犯了不少错误,单是用自己的表弟捞钱这一条,就足以让他身败名裂。
可是他是范副省长的儿子,撤职肯定不合适,所以调离已是唯一的选择。
“嗯。”林樾点点头,表示认可他的意见。“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我还真有些建议。”见自己的宝压对了,王厅长脸色更加自然了。“虞城那个大棚种植项目,我觉得非常了不得,省里有必要进行扶持。”
这是他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