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往村里走,村里不少房子都翻修了。
用丁广成的话说,就是赚了钱,得修修房子,欢欢喜喜过大年。
离老远就看到村里的学堂。
不大,但也不小。
听说村里有二十多个孩子念书呢。
至于这夫子,林素认识。
是当年跟英子有婚约的韩建的弟弟——韩康。
他很争气,那年考中童生,转年就中了秀才。
没再继续往上考,打算找个学堂赚些银钱,贴补一下。
要不怎么说,人的命,天注定。
刚有这个打算,村里就盖了学堂。
赶巧他们家离新站屯近,就直接找了他。
“……这韩康人挺好,晚上就住在学堂,省的村里再派人过去打更。腊月十五学堂休的,找了蒋涛的哥哥蒋波过去打更,一天给俩铜板,直到开课。”
林素听了这样的安排很满意。
看着村里变化的样子,说:
“能短短二年的功夫成这样,也算咱们客栈、作坊的功劳。”
“是啊。”丁广成点头,“村里人都很感激你们两口子。不少都为当初的事情感到懊悔,包括我跟我媳妇儿。”
“我娘现在偶尔还提呢,说我爹活着的时候,对你们太苛刻了。”
林素不在意,摇摇头,叹口气,道:
“没什么苛刻不苛刻的。怪只怪他不争,活该被你爹欺负。你看后来他娶了我,你爹不也不过来找茬了?”
“呵呵……”
丁广成除了尴尬的笑笑,实在不知道该有什么反应。
毕竟,那是自己的亲爹,而且人也没了,他做儿子的,不能妄加评价。
“对了,你妹妹英子怎么样了?可有孩子了?”
丁广成闻言点头,回答:
“今年八月的月子,算算孩子都快四个月了。”
“四个月?挺快啊。”
“是啊,她也算本分,没像戴妮那么作。”丁广成说的时候,言语里有些庆幸的味道。
至于庆幸什么,他们彼此都清楚。
继续往前走,很快就到了里正吴山家。
这二年每次林素回来,都会去里正、族长家看看,送些东西。
虽然用他们的机会不多,但保持良好的关系,还是很有必要。
两家做的时间都不长,只是稍微说上几句话便是。
从族长家出来,路过吴山家时,林素不禁感慨着道:
“这吴家婶子可是见老了。”
“能不老嘛。孩子、丈夫都排斥她,她其实过得也不咋好。”
林素耸肩,不再说话。
她太了解那吴家婶子的处境。
还记得当初村里人排外,给吴山生了好几个孩子的周氏,仍旧被说是“外村的”。
刚才进屋,看着她站在一旁的样子,哪有做娘的样儿,完全就是大户人家伺候老爷的丫头。
关键这个丫头,还是没有工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