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马车停在了何府门口,后边还有一个车队,上边箱拢已经归置妥当,码得整整齐齐的,被绳子系着。
早早赶来的老百姓们很是不舍,尤其是这两载来一惯在何府门前东家长西家短的三姑六婆们。自打他们知县夫人在府门设下了个据棚,专司让县里县外的婆子们揭发,这两载来可谓很是出了份力,跟衙门相辅相成,县里县外的人家便是有那等心肠狠的也不敢过了火,生怕被哪个婆子给揭发了去,在县里的户薄上留了底子。
何大人夫妻调任,有人欢喜有人伤心,但随着一道道政令下来,欢喜的也笑不出声儿来了。
换了个县令又如何,何平宴是调往平城当知府,连新来的县令都归他管,有他在上边压着,柳平县新任县令还能推翻知府大人下的政令不成?
县衙特意增加了一房,名稽查房,何府门前的据棚虽是没了,但稽查房却出来了,往后若是这些三姑六婆真能协助衙门办好差事,还能领取县衙给发下的鸡蛋米面,油盐醋茶。
不是银两,却胜在这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比给银两还让婆子们高兴。相反,更让婆子们为衙门办事的心高涨起来,恨不得立时揭发两个来,让何大人看看。
四饼带着严小柱儿躲在一边,两个小脑袋挨在一块说着话,四饼小手紧紧拽着人,小柱儿拍了拍他的小肩膀。
稍倾,他抱了个木盒子过来。
那盒子很是粗糙,打磨得也不够光滑,但四饼紧紧抱在怀里,也不在意盒子上那些些微的小刺儿划破了他的衣裳,米仙仙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瓜:“小柱儿送你的?”
小孩儿点点头,脸上瞧着不大高兴。
米仙仙叹了口气,招了小柱儿来,柔声问他:“昨日婶子同你讲的可记住了?”
两个小的亲近,如今骤然分开,自是难过,前几日她便把小柱儿接了来,让他跟四饼好好处处。
七岁的小孩小大人似的点头:“我记住了,多谢婶子。”
米仙仙笑笑,在他乌发上轻轻拂过,一如初见时一般,说了同样的话:“你是个好孩子。”
这两三载,小柱儿时常在何家小住,莫说四饼跟他交好,就是米仙仙也很是喜欢这个寡言少语的孩子。
“好好进学,有事便给我们写信来,或是去何家集坊找我大哥,他会给你做主的,你跟敬儿是好友,多跟他书信往来,下回休假多,我请了大哥送你来府城玩,家里头,你家邻里的婆子多,闹出动静儿来也瞒不过她们的耳朵的。”
严小柱知道在提点他,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随后,米仙仙又跟何心姐妹等人挨个说了话,眼看着时辰不早了,只得带了几个儿子,随着何平宴登了马车往府城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