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岭南这几个月, 萧莫辛没好好吃过饭,这碗鱼粥不知为何,格外的合胃口, 没有鱼刺, 鱼肉和粥的味道刚刚好。
碗里的鱼粥慢慢见底, 她放下了勺子。
过了会儿,小玉撑着油纸伞到门口,收起来放在木门旁边, 转身跨过门槛进来, 说道:“太后, 所有行李都已经收拾好,”
萧莫辛嗯了声, 问她这鱼粥:“以前怎么不知道你还会做鱼粥, 挺好喝?”
“啊?”小玉被问的一愣,目光转向那青瓷碗,这并非府中的物件, 她顿时警铃大作,从怀里拿出针袋, 取出一根银针。
小玉弯腰把银针放进碗中, 慌张道:“太后,这不是奴婢和小山做的。”
萧莫辛皱眉:“什么?”
银针伸进碗底的残粥,停留片刻, 小玉拿出银针,见并没有变色, 她松了一口气, 但立刻单膝跪下道:“是奴婢失职,奴婢这就去查。”
萧莫辛眉头一直拧着没有松开, 她看向桌案上的青瓷碗,失神的发呆,不是小玉和小山做的,那在这榻下会是谁?
还有身上这件衣服,榻下的丫鬟可不敢。
外面轰隆一声响起沉闷的打雷声,萧莫辛脑海里骤然间闪过一个身影,蓑衣、斗笠,手中两条活蹦乱跳的鲈鱼。
这碗鱼粥……正是鲈鱼,这么巧吗?
虽然有点想入非非,但萧莫辛还是想试一试,她叫住准备离开的小玉,吩咐道:“小玉,先不用查,你去备辆马车,顺便拿着云宁郡主的画像跟我去一个地方。”
“好。”小玉不敢有半分懈怠。
不到一刻钟,三人乘坐马车离开榻下,去往今日路过的那家鱼店。
因下雨,街道两边小贩摊位都已经收了起来,店铺也关了门。
鱼店距离榻下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小山拉停马车,撑起油纸伞抬腿下去走进鱼店。
店里的小二看到有客人来,连忙小跑过来,热情道:“客官,您想买什么鱼?”
小山冷脸:“把你们掌柜叫出来,有事问他。”
小二一听就觉得这是个不好惹的,哎了几声说:“行,我这就去叫掌柜。”
过了会儿,后堂叮当响,掌柜的带着几个人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木棍,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掌柜的见是个女子,抬手啪的一下打在小二的脑袋上,斥责说:“一个小姑娘,你给我说有人来找事,她能找出什么事?”
小二点头哈腰的解释说:“掌柜的,外面还有辆马车呢,不止她一个。”
老板伸着脑袋外面看一眼,确实还有辆马车,他怂了下,但为了在弟兄面前撑面子,大声问道:“你找我什么事?”
小山从怀中拿出郡主的画像给他看:“今天来找你卖鱼,身着蓑衣的女子,是不是画像上的这个人?”
老板往前走了一步,仔细看着画像的人,他说道:“别说,这画的还挺像,的确是她,莫姑娘,都城来的,那一张嘴叭叭叭的,能说会道,死人都能说成活的。”
小山眼睛瞬间明亮了许多,她追问:“那这位莫姑娘,现在住在哪?”
老板指着西边说:“那边的小渔村,有围栏,有菜园子的就是她家,房子修葺的那叫一个好,真不愧是都城里来的。”
小山得到确切的消息,立刻收起画像,转身撑起油纸伞跑出去,把这件事告诉了马车上的萧莫辛。
知道她还活着,相比失而复得的惊喜,萧莫辛更多的是安心和欣慰。
没死就好。
马车一路赶往小渔村,端州并不大,若平日里去很快就能到,但今日大雨,又是晚上,走了将近半个时辰才赶到渔村。
马车从蜿蜒的小道进来,再往前走,道路狭窄,马车过不去,萧莫辛直接下了马车。
出门前小玉提前备了三把油纸伞,她给了小山一把,自己拿了一把撑在太后身边。
小渔村真的很小,借着头顶的闪电,一眼就能看到尽头。
鱼店老板说,渔村里有围栏、有菜园子的就是她家,萧莫辛隔着朦胧的雨水和几家从窗口映出的烛火看到了。
萧莫辛慢慢停了下来,她偏头叫小山:“小山,过来给小玉撑伞。”
“是。”小山靠近两人,抬高油纸伞撑在小玉后面。
萧莫辛接过小玉手中的雨伞,攥在手心道:“你们在这里等我,我自己进去。”
两人颔首:“是,太后。”
乡下的泥泞小道走一步一个脚印,刚走了没几步,她的鞋子和裙摆都粘上了红色的泥土,萧莫辛不得已提着裙摆往前走。
小渔村里没多少间宅子,大部分都很简陋,唯独她的小院有围栏,地面用彩色的石板铺着,左边有个小菜园,里面种了不少种类的青菜,看样子在这里过的很悠闲。
萧莫辛踩到石板松开了裙摆,脚上的泥土沾在上面,她往前走一步,雨水便将泥土全部冲刷干净,流进缝隙之中。
小院很干净,院落宅屋前的簸箕、农具、渔网,有挂着的,有放着的。
隔窗前还放了几盆花,春日里开的盛,很漂亮。
萧莫辛打量过一遍,往正屋走去,正屋的木门却突然被人吱呀一声打开,里面的人拿着湿漉漉的衣服出来,打算挂在门口晾晒,没想到院子里会出现一个人。
萧莫辛听到动静下意识看过去,目光刚好撞进她那从平静转换到震惊的眼眸里。
相隔几个月再见她,感觉还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