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多谢

重生之锦色 壹月 4054 字 3个月前

大朝奉不动声色地看着她,见她突然睁开眼睛望过来,一双秋水般的剪瞳冷静得如同猎获了动物的鹰。大朝奉避无可避,只能道:“二姑娘想吃些什么?在下让厨房去做。”

陈锦略略勾唇,“大朝奉跟着阿爹该有些年头了吧?”

大朝奉躬身道:“粗粗算来,在下跟着老爷已近三十年了。”

“大朝奉乃阿爹的左膀右臂,有你坐镇望月楼,难怪这楼里的生意是一日日的红火,从未有冷清的时候。”陈锦道,“西府有大朝奉这样的人才,亦是西府之幸。”

这话由一个十几岁的丫头口中说来,该会显得矫情的。

但陈锦说得极其认真严肃,倒叫人笑话不出来。

加之大朝奉从未敢小看此女,这时听她这样说,不由提起心神来应付,生怕一不留神说错话,开罪了她。

“二姑娘谬赞,这都是在下的本分。”

陈锦听罢,只笑了笑,没再说话。

在望月楼用了饭,大朝奉亲自带着陈锦去后院厢房,陈锦在厢房里歇了些时候,便带着音夏继续上山。

陈路将马车留在望月楼里,跟着陈锦徒步上山。

望月山本就不高,上去倒没费多少时间。

到了上回的小道,陈锦没有犹豫,直接拐了进去。

那小道仍是先前模样,音夏来过一回倒没觉得什么,她后身跟着的陈路心里虽然惊讶,但也没有表露出来。

主仆三人沉默地延着小路上了山,路的尽头,仍是后院大门,仍是那玄衣小和尚。

小和尚朝着陈锦见礼,脆声道:“师傅知道姑娘今日要来,特命小僧来此等候。”

“师傅可在?”

小和尚说:“师傅云游去了。”

陈锦问:“那我的疑惑,小师傅可能解?”

小和尚睁着一双透亮的眼,定定地望着她,“师傅让小僧带话给姑娘。”说罢自袖中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来,双手呈上。

陈锦接过,却并不展开,朝小和尚还礼,“多谢小师傅。”

小和尚双手合十,躬身道:“阿弥陀佛。”

告别了小和尚,陈锦径直朝前殿去。

她此次上山的两个目的,一是找那老和尚,一是为祖母求灯。

如今既老和尚不在,她得那一纸真言倒也算完成了一桩事。

今日不是初一,寺里很是安静。

路过的殿中,各路菩萨宝相庄严的立于其中,显出几分肃杀之气。

音夏和陈路坠在陈锦身后,很快便到了长生殿。

殿里的和尚识得陈锦,知道她便是前些时日在寺中过世老夫人的孙女,双手合十道:“姑娘安好。”

陈锦亦双手合十,低声道:“见过师傅。”

“不知姑娘此时上山所谓何事?”

“我来为祖母求一盏长明灯。”

和尚听罢,“姑娘有心,姑娘可有寄语置于灯柱中?”

宝华寺乃皇家寺庙,据说寺中的长明灯有百年修行的老和尚亲手加持,若后人来此替先人求一盏,便能说明后人的孝顺之意。

陈锦是不信这些的,但她希望祖母在地下有知,能走得安心些。

和尚问了些老太太的生辰八字,故去时辰,便去忙活了。

陈锦在殿中的莆团上跪下,朝着殿中正对大门的菩萨默念了一遍无量寿经。老太太信佛,每逢初一十五会在府中备香案供奉,经文一定要手抄的,抄经之前需沐浴焚香以示虔诚。

陈锦曾帮她抄过经文,抄得最多的便是这无量寿经。

老太太第一次见她抄的经文,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锦儿的字写得真真是好,运笔潇洒,竟有你祖父之风。”

如今想起,历历在目。

但今时今日,早已物是人非。

音夏和陈路随陈锦跪在莆团上,大殿里有香烛的轻烟,以及远处传来的钟鸣声。

不知过了多久,和尚回来了,“姑娘,长明灯已备好,您来点吧。”

陈锦缓缓睁开眼睛,点了点头。

那长明灯与家里用的灯烛并无二致,大抵是在这佛寺中,无端便多了些难以描墨的庄严和信服。

和尚拿了燃着的香烛过来,递到陈锦手里。

灯芯与燃烧的香烛稍稍触动,便“嗤”地一声被点燃了。

陈锦看着那灯芯,突然道:“师傅,生死到底是什么?”

和尚端着一张看透世事的脸,轻声道:“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世间万物,皆有轮回。”

陈锦听罢,很久才道:“轮回太苦。”

和尚躬身道:“阿弥陀佛。”

走时,突见殿中东墙上燃着的灯,随口问道:“那些灯看起来十分漂亮,不知是个什么作用?”

和尚回道:“那是长寿灯。”

陈锦点点头,听那和尚道:“上回四太子殿下也来点了一盏长寿灯。”

“是

为皇后娘娘求的吧。”想起那日元徵携着圣旨而来,整个寺里几乎鸡飞狗跳,着实好玩。

想到此处,陈锦不免笑了起来。

和尚没有说话,只笑道:“长寿灯可为长辈求,亦能为有缘人求,不过看个人心意罢了。”

陈锦道:“师傅说得极是,请师傅为我母亲开一盏吧。”

和尚点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