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点儿小心思,瞒得了咱爹娘,瞒不了我。是谁经常往农场跑。”姚博远小心翼翼的剥剩的一半兔子皮,为了老爹的手套,力求兔子皮完整。
“我那是去找小婶呢!”姚清远闪躲着他清明地眼神,梗着脖子嘴硬道。
“是啊!找小婶!”姚博远似笑非笑地撇了他一眼道,“那是谁跟着王琦红屁股后面跑。”
“哥,你咋知道的。”姚清远瞪着大眼,不可置信地样子。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姚博远摇头晃脑道。
“王琦红是谁?不是姚继红吗?”
突入起来的声音吓得兄弟俩一跳,“娘,你怎么偷听人家谈话?”姚清远拍着胸口‘埋怨’道。
“偷听?没有啊!娘是光明正大的听。”大娘一本正经地说道。
“噗……呵呵。”姚博远笑弯了腰。
“清远,你跟娘说说怎么又出来个王琦红。”大娘一把抓住想要逃跑地姚清远道。
“娘……”姚清远扭捏着不肯说道。
“博远,你说。”大娘直接看向姚博远道。
姚博远看了看姚清远说道,“是小婶农场的子弟小学的老师。”他接着又道,“有名有姓,咱娘不会找啊!还不如直接说道。”
“俺听你的意思是她是知青。”大娘抬眼看着姚清远说道。
姚清远看着她面无表情的脸孔,也猜不出啥意思,想想,娘最好说话了,如果能把她争取过来,那么爹就摆平了。
“娘,严格说来她是精简放人员的子、女,高中毕业,现在在农场子弟小学做老师。”姚清远眼神眨也不眨地盯着大娘道,看着她越来越紧皱的眉头,心越来越沉。
精简放人员,60年代初,由于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家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要求大量精减城市人口。
这些在战争年代、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做出贡献的老同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退职还乡,支援农业,为国家分担了困难。
当时告诉回乡的职工,一旦国家形势好转,将优先把他们请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