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便这样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一个月后,在秦陵准备再次前往京城的前一天,黎家忽然就收到黎文清的信。
黎文清在信上除了向往常一样报平安之外,还说了他最近觉得很累,他想家了,让家里人备好好吃的,多买些米,等他回来。
黎春娇一接到信,神色大变。
秦陵看一见不好,便接过信来,仔细研读。
看完信后,他的脸色也不是很好。
“发生什么事了?”黎彦南问道。
黎文允一把抢过秦陵手上的信,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读完之后,全家人都沉默不语。
“这是说,最近可能有战事?”良久,黎彦南这才干涩着嗓音问道。
知子莫若夫。
也许,别人读这一封信的时候,只读出了黎文清想家的心情,但是黎家人,却读出即将有战事发生。
若是黎文清没有习武,那么,这训练对于黎文清来说,也许是非常地累,但是黎文清服瑶役的时候,已经学了快一年的武了,训练对于他来说,肯定很轻松,而且,现在是夏天,不像冬天那么厉害,既然黎文清冬天的时候都不写信说累,那夏天更不可能说这话了。
所以,他这么写的意思就是暗示着他们的训练任务加重了。
他在信中也写了让家里多买一些吃的等他回家,就是暗示着让家里的人多存粮。
“嗯。”黎春娇点了点头,说:“大哥在信上是这样子说的。应该会有战事发生,若不然,大哥也不会这么说。爹。我们这些天偷偷地买一些粮食回来存着。”
“鞑子不是都是秋天的时候来的吗?这大夏天的,粮食都还在地里,他们就算是这时候下来了,也没有东西可抢!”黎彦南疑惑地问道。
这时间太不对了。
这时候南下,什么东西都捞不着。
“也是。这大夏天的,青黄不接,鞑子不太可能会下来。这稻谷都没有熟呢。他们抢什么?”黎文允沉思一下。道。
鞑子南下,一般都是抢小麦,稻谷什么的。这时候下来,什么都没有。
“难道大名国那边有什么变故?”黎春娇皱眉问道。
这消息太不灵通了。
连出个门都难,哪里会知道几百里之外的大名国的动向?
全家人集体摇摇头。
“爹,我们就按大哥说的多备些粮吧。我们这里离那大名国远着呢。就算是抢,也不会来我们村里抢。”看气氛有些沉重。黎春娇笑了笑,说道。
以前都没有鞑子来过村里,所以,黎春娇她倒不用担心什么。
只是。战争期间,物价肯定涨,所以。黎文清才会提醒他们,让他们多备些粮食。
“这鞑子一南下。我们大夏国就要死很多人,没了很多东西。这该死的鞑子!也是我们大夏国的人比不得那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他们的马又壮又肥,人也很壮,抢了东西之后,骑着马就跑,我们追又追不过,打又打不赢。”黎彦南叹道。
论理来说,大夏国比整个大名国强大很多,但是他们每一次都打不赢那大名国。
就是输在马上,就是输在人上。
黎春娇也叹。
老百姓活着不易呀。
老天爷不知道赏不赏饭吃还两说,现下,又有。
“你们也不要大声喧哗,明个儿我去提醒村里交好的人,让他们多备一些粮食。”黎彦南又道。至于不将这事给说出来,主要还是怕给家里人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