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唐光裕主任也不意外,跟刘星泽聊了聊针刺的取穴和针法,在这点上两人的意见倒是比较一致。

主要就是针刺这方面刘星泽现在确实没有多少实践的机会,也不敢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就比较中规中矩了。

跟刘星泽聊完,唐光裕主任也就心里有数了。

刘星泽虽然开方有些奇险,但却是有把握才这样做的,而不是不知者不畏的随意乱来,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很稳重的孩子,从医正需要这样的稳重。

讨论完,唐光裕主任便在诊室里面的房间里给卢中山进行了第一次的针刺治疗。

留针期间也不耽误唐光裕主任继续给其他患者看诊,这次他也意识到了朱奕霖需要什么样的训练,每次都会让他上手摸脉,让他感受脉象学会在实践中分辨。

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还是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朱奕霖还需要跟着唐光裕主任学习很长时间,等他结束实习期,应该至少分辨脉象不成问题了。

出于时间考虑,后面唐光裕主任没有继续让刘星泽和朱奕霖开方,刘星泽这个匆匆的过客在仁合医院中医科留下的也就只有给卢中山开的那张方子而已。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4-30 23:37:16~2024-05-01 22:59: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月舞流光 5瓶;萧莫欢、东篱下、随缘而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1章 晕车

虽然一开始唐光裕主任并不是自愿接收刘星泽这个学生的, 但分开的时候却已经对刘星泽非常满意了。

不仅是因为刘星泽的表现让他有些惊喜,也因为刘星泽的出现让一致有些骄傲的朱奕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实习的态度也不免更加谦虚认真了。

唐光裕主任并不觉得自己在中医学界算是个什么人物, 也并没有太远大的理想, 所求的不过是保持中医科在仁合医院的地位, 如果能有所提高就更好了, 至少别真的成为一个存在科室。

这也正是他积极地一方面和医院领导搞好关系, 另外一方面积极邀请业内和他关系好的知名中医时不时来仁合医院坐诊的原因所在。

而在此之外,作为一个中医,如果能够带出合格的中医大夫,以自己的微末之力多少改变一些中医在国内的现状, 唐光裕主任也是很高兴的。

但他也知道自己对此没有太大的能力和办法,并不强求,顺其自然就是了。

学生愿意学, 他自然还是能教的;但学生若是没有这个心思,唐光裕主任也不愿意牛不喝水强按头。

另外, 当他意识到中医界有刘星泽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出现的时候, 他也不免为中医的未来感到欣喜和乐观, 年轻一辈里还是有许多优秀的中医的。

下班之后, 唐光裕主任带着刘星泽和朱奕霖一起去外面吃了顿饭,还和刘星泽怀互相加了好友,承诺如果卢中山的治疗有了效果, 会及时和刘星泽通报情况。

倒是刘星泽和朱奕霖之间,虽然也互相加了好友,但暂时并没有发展出什么友谊来, 彼此躺在好友列表里, 除非是唐光裕主任让朱奕霖帮自己给刘星泽传话, 否则他们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任何交流。

主要是朱奕霖面对刘星泽心情有点复杂,感觉自己暂时不能平常心对待,既然如此不如彼此保持距离,即便不能成为朋友,也不要相看两厌。

而刘星泽呢,为人算是比较随和的,但也不会主动去和别人交好,朱奕霖用什么态度对待他,他就用什么态度对待朱奕霖。

……

回到云来宫没多久,全国各地就陆续入秋了,不过云来宫这边的天气依然保持着不冷不热的凉爽宜人。

刘星泽的第二篇论文已经投稿,依然是投给了《夏国农业科技》期刊。

而刘星泽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虽然业内普遍认为非常重要,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农业界带来多大的改变,真正去重视研究的也就是那些搞生态农业的农学家们。

至于说想要真正投入到生产应用中,那就更加是道路漫长而曲折了。

任何一项技术从理论研究到投入生产实践,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农业领域可能尤其如此。

在农业领域中,生态农业农业又是小众,虽然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倡导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但想要让生态农业成为主流,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农学领域和工业领域还不太一样,大多数农业从业者是看不懂这样专业的论文的,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也不太可能专门搞一个研发部门研究学习使用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