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钱鸿虽然负责的不是经济方面,可他也知道各地船厂如今的忙碌景象,报纸上也常常有报道,用的都是“攻关”、“创新”之类的词,林叙本身就是责任心很重的那种人,他进了船厂,必然是要挑大梁的。

钱鸿如今也在宁安,他就聊到了宁安车辆厂如今的境况:“情况比较一般,订单确实能接到,可日子不比从前好过,有那么多人在呢。”

“老一批员工陆续退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厂里又新进了不少人,放在十年前,这么多人厂子也养得起,可这几年各家工厂的形势都不行,新人的技术又不过关,还是那批老人在撑着。”

“这种事,免不了的。”

“是啊。”

他们都是后来才听说顾国前过世的消息的。

因为顾国前对林叙实在太差,林培也不叫顾国前姑父,至于钱鸿他们甚至没和顾国前见过面,自然也不会叫他一声伯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都很担心林叙,生怕t他会因此受到影响。

林叙后来也和他们聊过这件事。

不管顾国前是生是死,他都当自己不认识这个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因为他这辈子过得很好,他可以无视顾国前的存在对他而言,把恨意寄托在这么一个人身上,实在是太浪费他重来一次的人生了。

顾国前尚且如此,本来就是外人的王书梅和顾征他就更不会放在心上了。

几人聊着聊着,赵海平终于露面了。

“你怎么看起来这么沧桑?”

“让你们去晒几个月的紫外线,你们比我还沧桑。”赵海平感叹道,“我最近读了阿加莎的《古墓之谜》,发现考古也是有危险的。”

林叙几人:“……文艺青年又来了。”

“你们被暗杀的可能性比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还低吧?”

“我就是感慨,又没说这事真发生了。”赵海平带来了家里做的包子,粉丝韭菜豆腐馅的,“新蒸的,不用再过一锅包子从年前吃到年末的日子,真幸福啊。”

“好吃!”

“要是方便的话,我就把包子带到海城,这包子比我们单位食堂做的好吃多了。”

一说到食堂,几人都有很多话要讲,每个人都认为,单位食堂属于一月限定,也就刚去的那个月味道稍微好一点,接下来的日子里,那绝对是一天不如一天,叫他们这些才出社会没多久的小青年深深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性。

他们想回家,除了想念家人之外,也是因为家里烧的菜怎么吃怎么对味,比单位食堂好吃一百倍。

“我最近读明代小说,真怀疑我们食堂师傅去光禄寺进修过。”赵海平摸着头发,“我自己烧都比他烧的好吃。”

第128章

回厂里

这次回家, 林叙和林培特意跑了趟县城,给家里买了台电视机。

林文华和郭萍没再指责两人乱花钱, 因为他们渐渐意识到,两人和他们这一代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没必要太过苛责。

两人如今在海城生活,总不能要求他们的生活水准和在红河村时一样,那就失去考出去的意义了。

“再说了,孩子愿意给咱们花钱,咱们应该觉得高兴才对。”林文华道,“看这几年,家里贵些的东西, 哪样不是孩子们给买的?”

只是林叙和林培买的贵重物品,林文华和郭萍都舍不得吃用,衣服什么的都好好珍藏着, 冬衣一年只穿一次, 之后就好好收在柜子里。

这台电视机林文华夫妇俩没有拒绝, 因为不仅他们能看,林正祥和王仁凤平时在家也能看。

农村的娱乐生活原本就少,到了农闲时分,不少人就聚在一起看牌, 打得小的还好,至少不影响平时生活,可有些人钱没赚多少,却爱在牌桌上充英雄, 一年到头没挣多少钱, 到最后都花在了牌桌上。

林文华平时不爱打牌,只有实在闲得慌的时候才会看一两局, 他倒是爱看看武侠小说之类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的都看过,港岛那版《射雕英雄传》上了之后,林文华看了好几遍,家里没有电视机,他就搬张凳子到人家家里去看。

《射雕英雄传》播的时候是85年,那时候他们大队的所有人都集中在唯一一户有电视机的人家家里看,看完之后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在林文华看来,现在播出的电视剧数量虽然少,却没有一部不好看的,除了《射雕英雄传》之外,他还看了《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