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等过了11点,钱鸿和赵海平捧着书准备回家,他俩把林叙和林培的数学资料搜罗一空,当然,他俩也给林叙他们带了作文范文,当然,这个年代还没有靠《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示例100篇》之类圈钱的教辅机构,他俩带的是平时从报纸和刊物上摘抄和剪下来的好文章。

这个年代的文艺青年挺喜欢收藏好文章,以前赵海平都是偷偷做这些,现在没什么限制了。

他做的手抄字迹工工整整的,纸面又干净,连墨水痕迹都不见,粘贴也是,报纸贴得平平整整又齐,放在后世绝对的手帐大师。

他俩这边刚开了门,大屋后面的门也响了,林文华开了门,问他俩:“准备回去了吗?”

“叔,刚要回,你还没睡啊?”

“我送你们到村口,外面起了雾,有一段路难走。”林文华衣服穿得齐整,显然早就准备好了,他转过身看向林叙两人:“你俩也早点睡。”

林文华送完人回来,又给煤油灯加了点油,把捻子再搓一搓:“冷不冷?冷明天灌两个药水瓶给你们。”

药水瓶就是卫生室的输液瓶,用它灌热水,再罩上布,脚底板暖烘烘的。

天还没到最冷的时候,不过久坐不动确实冷,林叙晚上泡脚都觉得脚硬邦邦的。

不过天冷了复习并不孤单,他和林培两人复习的时候,舅妈会来织毛衣补布头,灯油紧着复习的两人用,舅舅舅妈平时会更省一些。

……

第二天,林叙把昨天的复习内容回顾了一下,开始看书上“氧和氢”这个章节。

“氧气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空气略微重些……”林叙标注了一下0摄氏度和1大气压下1升氧气的克重,还有液态氧的沸点和凝固点。

接下来就是氧气的各种反应,和磷反应,和碳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还有对应的公式,对林叙来说,这些篇章难度不大,主要靠熟记。

林叙把书上几道例题做了做,书继续往后翻,越是往后,知识点的难度就越有提升,到了氧气这一章节的后半段,物质不灭定律出现了。

在课本上,“物质不灭定律”这几个字都加了点,属于重点内容这个定律出现之后,书里就不是纯理论了,到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部分。

林叙还是很想吐槽,讲氧气反应的时候就讲了和磷和碳和硫反应产生什么,到了方程式计算的时候,就是氯酸钾加热分解。

他才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方程式写完,林文华忽然在门口敲了一下:“高考报名日期定了,林培和林叙你俩都是在镇上报名。”

林叙点了点头:“好的,我知道。”

林叙对此并不意外,上辈子也是这样,报名都在户口所在地。

“我俩明天就过去。”

“骑车去,早点过去,林培你载得动林叙不?载不动我再借辆车。”

“没问题,正好我俩买个包子吃。”林培道,“修车的地方我认识,坏了我也能把车带回来。”

林文华重重拍了林培后背一下:“那让林叙骑,你下来走。”

第14章

报名

红河村所在的镇叫大仓镇,镇上只有一所高中,各个村的初中生毕业之后,愿意读的就到镇上继续高中学业,像红河村这样一个村的高中生虽然不多,再加家在镇上的高中生,累积起来的数量其实挺可观的。

再过十几年,大仓镇就没有高中了,县里的高中经过几次撤并,最后只剩下几家,大仓镇还保留着初中和小学,不过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初中和小学的规模也不断缩减,停办是迟早的事。

林叙没在镇上高中读书,对镇上高中也不太熟,林培领着他进了校门,两人很快找到了报名处。

报名处的老师只认识林培,看林叙是张生面孔,不过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不仅有大仓镇本地的学生,也有外来的知青,老师见了林叙也没有多问。

林叙在报名表上填家庭信息的时候,他才盯着林叙看了一眼。

恶毒后妈王某某的故事不仅在红河村传遍了,镇上人也有所耳闻,见到传闻中的主人公,这老师难免要多瞧瞧。

“今年报名的人多吗?”林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