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出门之后便分头行动,李修文骑马去了剧院,而韩正泰和苏明烈则是乘坐马车去了川门沟。
川门沟学院是由韩正泰的三叔公韩孝来负责的,这次的招生韩正泰只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他的都是交给韩孝来安排。
见着韩正泰来学校,韩孝给韩正泰讲解了这次招生的详情。
川门沟学校对外招收学生,不限性别,只限制年龄,只要八到十五岁之间的孩子。
八岁以下的孩童年纪太小了,大部分心智都还不成熟,不方便管理。
而且八岁以下的孩子身子骨也很弱,抵抗力很差,尤其这个时代医疗水平还不太好,万一孩子在学校里面夭折了,那对学校的影响也很不好。
出于种种考虑,韩孝最后将年龄定在了八到十五岁中间。
这个年纪的孩子,多少都懂些事情了,也能够听得进去道理,而且能够长到这么大,证明身体素质也还可以。
对于这一点,韩正泰也没有反对,他开办这个学校是为了培养人才,不是帮人家照顾小孩的,八岁以上的孩子多少都有些自理能力了,学校管理起来也会轻松一些。
这次招生的名额在五百人左右,和医馆选取学生一样,并没有卡的很死。
如果有特别优秀的学生,韩正泰他们也不会死板地卡着那个线不让人进来。
总归这是为韩家培养人才,见着优秀的人才自然是要吸纳进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次招生足足有五百个名额,所以长安城以及长安周边听到消息的人家都带着自家的孩子来到了川门沟,准备参加考核。
这些人家带来的孩子,可不仅仅只局限于男孩,其中也有很多女子和双儿。
上次医馆招生一共十二名学生,其中男生五名,女生五名,双儿两名。
表面上看男女双儿比例正常,但是实际上,女子和双儿通过率要远远高于男生,毕竟男生报名的人数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女子和双儿才不到三分之一。
所以总体而言,医馆招收学生,女子和双儿要比男子的录取率要更高一些。
再想着韩家启用女子和双儿作管事,让女子和双儿也管理韩家的产业,大家都知道
因此,这次学校招收学生,大家也不可避免会这样想。
所以这一次基本上家中有适龄的女生和双儿,也都被家长带着过来了。
对于世族而言,礼教很重要,他们不会轻易让自家的女子和双儿抛头露面。
但是对于平民百姓而言,这样的规矩束缚显然要小很多。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荣辱。
普通的百姓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连生存问题都还没能够得到解决,他们又哪里有心思在乎那些规矩束缚。
川门沟学校招生,只要能够进入学校,那就能够免费读书,有衣服穿,有饭吃,读的好了还可以领取奖学金补贴家里,读完之后甚至还能够在川门沟中找份工作。
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种事情简直比天上掉馅饼更让他们心动。
可以说,只要他们家中只要有一人能够进入学校读书,那么他们整个家庭都会得到巨大的改善。
想想医馆里面的那十二名学生,无论男女双儿,他们家里的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那些女子和双儿,虽然现在还只是学徒,没有正式留在医馆里面,但是已经有许多人排着队想要求娶他们了。
在这种关乎全家人的生计和前途命运的问题面前,性别问题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但凡只要是适龄的孩子,无论他们之前在家里的地位如何,如今都被收拾打扮好了来参加考核。
这次来参加考核的人员比上次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是大致估算也至少在两万人以上。
再加上陪同而来的家长,川门沟学校这一片,如今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
两万人还只是目前的数字,等到后日正式招生,那来的人只会更多。
五百个名额相比较上次的录取要多很多,但是在这庞大的基数面前也根本算不上什么。
百姓们自然也知道录取的难度,但是大家还是都过来了,原因无他,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