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民看着尚且年幼的李弘才,并不认为他能够提出什么有效的建议,只是念着李弘才的一片孝心,还是决定看看他的奏折。
于福海见李元民点头,立刻上前从李弘才手中接过了奏折,呈交到了李元民的面前。
在场诸位大臣的目光在李弘才递上去的奏折上看了一眼便没有人在意了。
一个八岁的孩子对于旱灾能够有什么见识和认知?
这是在场大部分人的认知。
大家继续该吃吃,该喝喝,没人在意这个小插曲。
李元民起初也是抱着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的想法,只是冲着李弘才的一份孝心所以才准备看看。
但是这一看,他的视线就没办法从奏折中离开了。
里面的对于救灾的措施阐述的非常详细,可以说一份救灾模板。
只要不是太过无能的官员,按照上面所教导的方法,也能够将灾情稳固下来。
甚至里面还提到了关于疫情的防护,这原本是李元民心里最担忧的地方。
灾情不是最可怕的,疫病才是最可怕的。
这疫病若是没能够防御好,那顷刻间便能要了一座城中所有人的性命。
办法统统都是好办法,尤其……
李元民的目光放在了筹钱的举措上。
短期赈灾要如何筹集善款,这长期赈灾又该如何筹集善款,上面都有清楚的阐述。
李元民看了一眼李弘才,心中明了,应该是韩正泰在背后指点,他才能写出这样一份奏折。
想到这里,李元民心中忍不住有些懊恼。
这旱灾最开始,他就应该找韩正泰商量办法,只是因为韩正泰不是身居要职,又要管理着雪盐,所以他下意识地忽略了。
所以韩正泰才会通过太子将这份奏折呈交到他的手中。
“让太子来做这件事?”
李元民眼眸中划过一抹深思。
计划自然是好计划,只是李弘才毕竟才八岁,他是否有能力担此重任,真的将这些措施都落到实处?
但是李元民也只是有过一瞬间的迟疑,很快就想通了。
此事,朝廷不费一钱一粮,李弘才做好了,那北方的灾情能够得到缓解,而且李弘才的名声也能够得到扭转。
至于做不好,于朝廷而言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再退一步,就算李弘才没能力将这件事情处理好,他背后的韩正泰难道会坐视不管吗?
“太子对于赈灾一事用心了。”
李元民想明了事情的利弊,心中做出了决断,放下奏折,露出了连日来的第一抹笑容,看着李弘才夸赞道。
“儿臣只是不忍见父皇为灾情忧心,想要替父皇分忧。”李弘才回应道。
众人听着李元民和李弘才的对话,心中不甚在意。
在场之人虽然大多数都是保皇党,并不投靠哪位皇子,但是这也不代表他们就看好李弘才这位太子。
李弘才年幼且有无能的名声,大家都不认为李弘才能够提出什么有效的建议,李元民如今这么夸赞李弘才,不过只是看在他孝顺,所以给几分薄面罢了。
这种场面话,听听也就罢了,没人会将它放在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