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结果跑到日本一问,018微米和025微米的机器都不能卖给他们。

日本虽然被美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他们和阿斯麦尔联合搞极紫外线光刻机就是为了对付日本,但日本还是谨遵美国的要求,叫往东就不敢往西。

最新两代的产品不能卖给《瓦森纳协定》成员之外的国家,所以蔺征西再一次落了空。

难道只能买035微米的光刻机?蔺征西有些郁闷,打电话回来跟晏商量此事“他们死活不肯卖,我们还是买035微米的机器吗?”

晏也很头大“再想想办法吧,要不你问问你爸爸,看他能不能找朋友帮忙买025微米的机器。”

蔺征西说“好,我试试。”他本来不想麻烦父亲,现在看来还是不得不向他求助。

目前最新制程的光刻机已经达到了018微米,而他们的光刻机还只有035微米,已经落后了不少,如果想要保持竞争力,当然不能落后太多。

蔺征西给父亲蔺振华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让他爸帮忙想想办法。

蔺振华说“我找朋友帮你问问吧,未必能行。实在不行,还是买035微米的吧。”

“好,谢谢爸爸!”

蔺振华当初回国办晶圆厂,最开始也是机器迟迟买不下来,后来他的合伙人中有一个信教的,找到教会里有影响力的朋友帮忙,最后才买到了机器。

这就好比一个圈子,入了那个圈子,人才把你当自己人,否则你就是外人。

虽然找了人也未必能买到,但不尽全力就放弃,实在是有点不甘心,哪怕这样会欠人情。

其实也不算欠人情,西科技跟蔺振华的晶圆厂是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蔺振华的朋友,也就是蔺征西的叔叔,帮合伙人和大侄子的忙,不就是帮自己的忙嘛?

所以蔺振华的朋友听说蔺征西要买025微米的光刻机,立即就答应帮他去活动。

跑了一圈,光刻机也没落实下来,蔺征西只好先回国等消息,希望父亲那边能够带来好消息。

盛佳娴那边传来了好消息,一万部手机半个月内就在香港卖光了,还没出口到其他地方去呢。盛佳娴又赶紧下了十万的订单,催促他们尽快交货。

工厂就算增加了人手,月产出也才十来万部。9003在国内卖得也很好,所以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芯片厂和手机厂都在加班加点赶货,手机厂还在不断地招工,扩大产能。

这天蔺征西接到了手机厂的厂长的电话“蔺总,今天有一批货要发到北京去的,这是前几天就该发的货了。但是旺盛集团又来抢货,怎么办?他们自己还开了车来。我不给,他们就堵门不让走。”

蔺征西头大“旺盛集团不是三天前才发走吗?怎么又来了?”

“是啊,我们已经答应了三天后再给他们发货的,可他们不守诚信,今天又来了。我们没日没夜赶货,根本就做不过来啊!订单都堆积成山了。”厂长欲哭无泪。

蔺征西问“这次有多少货?”

厂长说“一万。”

蔺征西有些无奈地说“那就先让旺盛集团拉走吧。明天出了货,你就直接给北京发过去,分批发。跟北京的经销商好好解释一下。”

厂长只得答应“好。不过蔺总,你能不能跟旺盛集团那边的老总说一声,让他们按规矩来,不然这样我们很难办啊,北京的经销商也天天在打电话催。”

蔺征西说“好,我去跟盛总说吧。”

挂了电话,蔺征西捏捏鼻梁,一脸疲惫地叹了口气,然后起身,去隔壁找晏说这事。

晏说“最近都是经销商的催单电话,我们的产能实在是太低了,还是预估不足。实在不行,我们就找代工厂吧!”

蔺征西愣了一下“可我们不是要保密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没想找代工,否则哪有产能不足的问题。

晏扶额“对啊,有点头疼!”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却只能眼睁睁地在眼前溜走。

蔺征西突然想起来一个事“我有个台湾老乡在深圳开电子加工厂,好像就能做手机业务,今年过年的时候,我跟我爸去应酬时认识的,还拿了他的名片。”

蔺征西说着起身回到隔壁,打开抽屉,从名片夹里翻找出了那张名片。

晏久等他没见人回来,便来了他的办公室“找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