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盛夏的越城并不适合老人居住,不过他们的房子在山脚下,又是接地气的别墅,还是比较凉爽的。
尤其是早晚还能在院子里散步,比在北京住楼房要舒服。
郁知文觉得也挺好,支持接老人回越城。这么多年了,郁行一也想在父亲身边尽孝,父亲已经这个年纪了,还不陪伴,以后想陪伴也没机会了。
于是他们买了商务座的高铁票,从北京一直坐到越城。商务车厢正好五个座,他们五个人正好包圆了。郁知文和特力克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郁振兴像个孩子一样兴奋,他常看新闻,知道高铁开通,但从来都没机会坐。
如今,中国的高科技终于可以运用到民生领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他也能够亲自见证这一切,怎能不激动。
高铁又平又稳,郁振兴童心未泯,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试图在车窗上立起来。
远夏和郁行一一见,都忍不住乐了,赶紧过来帮忙,两人尝试了几次,终于将硬币立了起来。
老爷子无比感慨:“太稳了,要不是车窗外景色在变,都没感觉到车在移动。科技改变生活,现在的人太幸福了。”
远夏说:“是的。咱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郁振兴看着窗外稍纵即逝的景物,忍不住说起了自己第一次坐火车去北京的体验:“1948年秋天,我和你妈带着知文从越城坐火车去北平入职,花了三天三夜,车上全是人,挤得水泄不通。没有座位,火车连接处都是人。我买了一份报纸,铺在过道上,和你妈轮流抱着知文坐地上。带的水和食物吃完了,有时候买不到食物,知文又渴又饿,饿了哭,哭累了又睡,太可怜了。有一个好心人接济了我们三个橘子,知文抓着橘子吃得津津有味,我和你妈都尝了一瓣,酸得口水直流,她一点也不怕酸。下车的时候,我们两个大人的脚都肿了,知文全身都是痱子,像个苦瓜一样,热的。”
郁知文听见父亲在说自己,说:“爸,您还记得那么久的事呢。”
郁振兴说:“记得,怎么不记得?年纪大了,脑子里就全是回忆了。”
远夏说:“现在好了,早上出发,下午就到了。”
郁振兴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可惜你们妈没福气,她没坐过这样快的火车。咱们中国进步真是太快了。”
郁行一莫名有些心酸,他将手覆在父亲的手上:“会越来越好的。”
“是啊,会越来越好的。所以我一把年纪了,也不想死,活着,才能见到咱们中国变得更富裕、更强大。”郁振兴说。
“嗯。”
下午三点,他们抵达越城,刚出车站,司机就在外面等着了,直接将他们接到家中。
屋里凉丝丝的,保姆知道他们回来,已经将空调开好了。
远夏找到遥控器,将中央空调给关了,老爷子在家不吹空调,只吹风扇,家里的一楼甚至连风扇都不用开。
郁振兴见状摆手:“你不用关空调,我不冷,我穿了外套。”
远夏说:“不用开空调,咱家一楼很凉快。”
郁知文两口子也住在一楼的客房里,远夏和郁行一上班之后,他们就在家里陪伴老父亲。
特力克的饭店还开着,他请了个店长,自己在不在无所谓,所以这次也跟着一起到了越城。
本来远夏这次想让郁知文和特力克跟着车队去自驾的,但郁知文不放心老父亲,便跟着来了越城,毕竟远夏和郁行一上班,不可能时刻都在家陪着他。
老爷子很喜欢他们家这个宅子,院子里的花草都是远秋帮忙选的,确保每个季节都能有花看。
这个季节开得最盛的便是虞美人、波斯菊、无尽夏和蓝雪花,水池里还有荷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十分赏心悦目。
老爷子喜欢每天早晚在院子里散步、赏花。白天炎热的时候,他就在家中工作,听着后山的蝉鸣,整理他的著作文稿,觉得比北京还要惬意。
人的年纪越大,就越跟土地和自然亲近。
远夏和郁行一白天去公司上班,每天按时回家来陪老人,周末的时候便给老人做做饭,陪老人散散步。
除了去医院做检查,他们很少出门,老人那些老同学老朋友均已不在人世,活得长寿有很多好处,但也越活越寂寞,毕竟说知心话的同辈朋友越来越少。
每天文博都会跟远夏打电话,汇报他们当天的情况,还会用微信给他们发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