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夏也挺同情他的,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给弄到电力局去,不过他安慰他,这也没什么,年轻人多学点技能总是好的,技多不压身。
梁洪昌来了,订单也在陆续交货,厂子运营一切正常。
远夏就开始计划暑假跟郁行一一起去新疆的事。
这事他是真的欠了郁行一的,都说了好几年,今年哪怕天上下刀子,他也要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放暑假前,远夏接到了远春的信,信上说:爷爷从厂里的邻居那儿听说了他在越城开厂的事,说是看报纸看到的,老人家知道了很心急,她劝了很久,说可能是同名同姓,爷爷便让她写信来问个究竟。远春问他应该怎么办?
远夏哭笑不得,这篇报道还真是叫人又喜又忧,喜的是帮他招来了梁洪昌,忧的是竟然被爷爷知道了。
老爷子知道他砸了铁饭碗,这会儿肯定着急上火呢,他赶紧跟厂里请假,和郁行一说了一声,跑回去安抚老人去了。
其实远夏早就想过,要是爷爷知道自己已经下海另开工厂,干脆就将他接到越城来生活好了。他那么大的年纪,还要顾着一个店,又要照顾两个孙子,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不过他一直没敢开口,加上弟弟妹妹还要上学,就一直没说,没想到,到底还是瞒不住了。
第83章 寻亲
远夏坐火车回到肃阳,像往常那样坐公车到向阳路,在肃阳中学站下了车。
站台离店子也就是二百米的距离,远夏有些近乡情怯,步子也慢了下来。
八年前,远夏将远方书屋开在了向阳路上,这个小店给了全家人希望,也养活了他们一家。
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爷爷,对这个书店的感情应该是最深的,他恐怕已经把小店当成了自己的寄托。
远夏有点不敢想,他若是说不让他开个店了,爷爷会是什么反应。
如今八年过去了,向阳路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有些赚了钱的人家,将原来的老房子扒了,换成了新房,楼层更高,房子更漂亮,店面更宽敞。
但由于整条街没有统一翻新,新房子看起来就像是旧衣服上的新补丁,看起来其实有点突兀。
地方政府部门目前尚未有余力来管这些,所以也就只能任由新补丁不断打上去,也许等到有一天,新房子多得老房子反而像久补丁了,到时便会要求老房子扒了盖新房吧。
远夏慢慢朝店里走去,一路上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子,大部分还是原来的老店家,但也有一些换成了新店铺。
熟悉的街坊跟他打招呼:“这不是老远家的老大吗?今天放假回来了?好像不是周末啊。”
远夏笑笑:“休假了,回来看看。”
他走到远方书屋外,门口摆着一个架子,架子上放着一个框子,里面放着爷爷烙的饼,价格从三分涨到了五分,不赚什么钱。
远夏觉得太辛苦,不让爷爷弄了,但是不卖之后,经常有孩子来问:“今天饼卖完了吗?”
爷爷怕孩子们失望,又烙上了,只是为了给饿肚子的孩子一个念想。
书屋匾额上的字原本早就褪色得看不清了,去年被自认为字已经练得不错的重阳重新描了一下。
结果那个“方”字有一处败笔,写得不好看,但就这样挂上去了,成为了重阳的黑历史和警示,时刻提醒着他:还得好好努力练字才行。
从外面进来,店里光线有点暗,得适应一阵才行。
此刻正是上课时间,里面没有顾客,左边墙上和里墙的架子上摆放着用来出租的书,右边的架子上则是出售的文具用品,最前端的是一些录音磁带。
远夏那年带回的磁带早就卖完了,但经常有学生来问,爷爷便让远夏再买一些,他只好麻烦司海波帮忙寄一些。
司海波那么大个老板,也屡屡不厌其烦地帮爷爷寄磁带,只因当年在这个小店里住了一两个月,吃了两个月爷爷做的饭。
此刻爷爷不在店里,收银台上一台录音机里正在咿咿呀呀地唱着爷爷爱听的豫剧,
远夏听见里间传来炒菜入锅的刺啦声,知道爷爷正在里面做午饭。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脚往里走,大声叫:“爷爷!”他不敢悄悄地过去给爷爷惊喜,老人年纪大了,受不得惊吓。
纵使这样,里面的远德厚还是吓了一跳,他举着铲子,快步转出来,看见远夏,愣了片刻,说:“夏夏回来了。”他脸上表情有些复杂,但欢喜还是抑制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