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大学生来说,上了大学,就等于上了终身保险,捧上了铁饭碗,没有了压力,自然学习的动力也降了下来。
所以也曾有一度流行一个口号,“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不少人上大学后一头扎进风花雪月中,不再埋头苦读。
作为一个目睹了世事变迁的历史见证者,远夏深知,不论任何时候,掌握真本事是不会错的。
何况现在正处于大变革的开端,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必须要有过硬的真本领。
远夏是整个宿舍甚至整个机械工程系最刻苦努力的人,他上课永远都是坐在靠前的位置,认真听课、记笔记、做题,积极回答问题,提出疑问,是最受老师青睐的学生。
他的时间排得满满的,除了上课,课余时间被锻炼、学习以及打工占满了,鲜少有娱乐活动。
开学没多久,远夏就去学工部报了名,打算勤工俭学。
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家教,是给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小男孩辅导语文和数学。
学生家长是干个体户的,有门路从上海倒腾商品,钱不少挣。
但没有正式工作,被人瞧不起,所以希望孩子捧个铁饭碗,对孩子教育很重视。这年头很少有人请家教,这学生家长就请了,可见思维也比人活泛。
远夏一个星期给这孩子上两次课,周三晚上和周日上午,一次两个小时,一小时五角,一周能挣两元,一个月有八块。他把这笔收入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平时花销就靠国家发的每月19.5元生活补贴。远夏精打细算,每个月还能省下两三块钱买日常生活用品。
平时吃饭主要是素菜,只是每天坚持吃一个煮鸡蛋,一个星期会给自己买两次荤菜打牙祭。
宿舍里跟他一样俭省的还有肖云生和鲁丰年,其他几人则要宽裕一些,因为除了学校的补贴,家里每个月还会寄一点生活费来。
第18章 家教
星期三晚上,远夏做完家教坐最后一班19路公交车回学校。
路过轴承厂的时候,他忍不住引颈朝厂门口看,自然是看不到郁行一的,他经过这里好多次了,一次都没看到过他。
车子再次在机械厂站停下,有人上车,不过不是从前门上,而是跟司机打招呼后从后门上的。
上车的人带了件很重的行李,搬上车时非常吃力,远夏扭头一看,那不是教他机械制图的屈俊清教授吗?
他赶紧起身下去:“屈老师,我帮您。”
屈俊清正费力想把那个蛇皮袋往车上提,奈何东西太沉,他又太瘦弱,一直都搬不上去。远夏过来帮忙一起抬了上去。
车门终于关上了,屈俊清拍着发红的手掌,看着远夏,高兴地说:“是远夏啊,真是多亏了你,谢谢。你这是打哪儿回来呢?”
大一的专业课不多,机械制图是其中之一,远夏学得非常用心,他对机械图纸的理解自然跟其他人不一样,以至于屈俊清对他印象深刻。
远夏说:“我刚做完家教回来。教授坐这边吧。”
屈俊清挨着远夏坐下来,他有些意外:“你还勤工俭学了。”学校发了生活补贴,够基本生活,很少有学生还会打工,因为没那个意识,除非家境特别困难有需要的学生。
远夏笑笑:“锻炼一下。老师您是从机械厂出来吗?”
屈俊清问:“你怎么知道?”
远夏笑了:“我知道咱们学校一直跟机械厂有合作啊。刚刚又是机械厂的站台。”
屈俊清笑着说:“对,是刚从机械厂回来。你这家教收费标准如何?”
远夏没有隐瞒,如实说了。
屈俊清笑道:“倒也算合理。”
屈俊清又问起了远夏的学习生活情况,问得很巧妙,并不涉及隐私。
到站后,师徒二人一起下车。远夏又主动帮屈俊清将塑料袋搬下车:“老师,我帮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