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第四天。
霍小茶总结前几天的经验教训,开始细化自己的计划表,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
他还给家里的东西都做了规定。
从今天起,他们家的茶几上贴着纸条:【桌子,可以放东西】
水杯上贴着纸条:【水杯,可以喝水】
沙发上也贴着纸条:【沙发,可以坐】
池迟哭笑不得,还有些紧张,害怕这是他性格上的缺陷,害怕他长大以后会走上既定的男配道路。
所以在接霍小茶放学的时候,池迟趁机请教了一下霍小茶的老师。
老师说,小朋友都会有这个阶段,比较小的时候是遵守权威的规定。等到长大一些,就喜欢由自己来制定规则,并且要求其他人遵守。
霍小茶的同学们都有这种情况,喜欢在做游戏的时候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
这几天霍小茶在幼儿园也发布了一些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吃午饭要多吃青菜、睡午觉要从头盖到脚。
结果没人听他的,只有豌豆和他一起遵守——同甘共苦的好哥们。
老师说,这样很正常,不用强加干预,家长可以配合引导,但是不要打击他的自信心。
而且这样也有好处,这几天为了给家里的所有东西编写说明书,霍小茶天天查字典,学习的生字已经很多了。
放学之后,池迟躺在沙发上,翻着借来的《教育心理学》,抬头看看霍小茶。
霍小茶正拿着自己的说明书,到处粘贴。
池迟看着他到处乱跑的样子,笑了笑,放下心来。
这么可爱的小崽崽,绝不可能性格有问题。
池迟觉得自己可能养了个天才小崽崽,就是这个小天才,他努力错了方向。
别的小崽崽在炒股做黑客,他在给家具家电编写说明书。
不过对比一下主角攻受——池迟去接霍小茶的时候,发现他们今天又吵架了,站在队伍里,复读机式吵架。
类似于“你是猪”和“你才是猪”的一百遍循环。
这样一对比,霍小茶真是太天才了!
池迟抬起头,给霍小茶隔空投递了两个“爸爸的亲亲”,然后转回目光,继续研究教育心理学。
这时候,霍小茶拿着说明书,跑到他身边来。
“爸爸,这是沙发,可以坐。”
池迟翘了翘脚:“我知道啊。”
“可以坐,不可以躺。”霍小茶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然后要把他从沙发上拉起来。
池迟被他拉起来:“诶,干嘛?干嘛?”
“我已经规定好了,这边是爸爸坐的,这边是我坐的。”霍小茶往沙发靠背上贴新的纸条,“这边是霍叔叔坐的,这边是……”
池迟愣住,这就有点严重了吧?
给沙发贴完说明书,霍小茶又往池迟身上贴了张纸条。
池迟:???
不行,他不得不严肃教育一下这只小崽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