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有资格来阅卷的,当年科考必定都是进士出生,这才学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能够引起这考官这么激动,想来这诗的水平绝对不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粱大人的心绪被这首诗激荡着一股豪迈之气,声音也忍不住大起来。
“好诗!”
“好男儿志当如此!”
“此人若是在朝堂,只怕又是一位宁折不屈的直臣!”
……
众人听见这诗,也忍不住纷纷夸赞了起来。
大家都是有文化,有品位的人,这诗词的好坏,大家自然是可以鉴别的出来。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白,并没有过多的修辞,但是却内涵深刻,既表明了石灰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追求高风亮节的向往。
这是一首足以流传后世的诗,让后人警惕铭记的好诗!
“不知道粱大人为此诗判几分?”
有考官看向了粱大人询问道。
诗词一项,每一题都有十分,根据考官的主观来给分。
零到三分,属于丙等,这一类,通常要么是偏题,要么就是写的太烂。
四到六分,属于乙等,这一类,是大部分考生的主要分数,好一点的,就六分,差一点的就四分或者五分。
七分到九分,属于甲等,一般一位考官打出甲等的分数,还需要经过主考官的再次审核,主考官通过了,这分数才能够最终落定。
甲等,历来凤毛麟角,每次科举,出现甲等的诗词不会超过十首。
由此可以看出甲等珍惜的程度。
至于十分,这个分数出现的意义,并不是要作为分数要给考生,不过是为了凑个整数而已。
科举举办以来,还从来都没有打出过这个分数。
“十分!”
粱大人铿锵有力地说道。
他本身是直臣,被这诗中所描述的品质给打动。
这首诗如今甚至已经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直接打出了这个从未有过的高分。
“十分?!”
“粱大人居然判了十分?”
……
众人听到梁博的评分发出了小小的惊唿声,但是这惊唿声,却又不像是惊唿,反而有一种意料之中的意思。
梁博不管其他人如何想,这首诗出现在他的手上,由他评分,那他肯定就要跟从自己的内心,给出一个和这首诗相匹配的分数。
一个赤色的十字出现在了试卷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