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丹被迅速叫回了s市。
为了避免沿街的布置搞得太商业化, 何小曼还是费了不少脑筋。
既然是办事处, 也得有明确的标志, 总不能让过来洽淡业务的客户连个地方都摸不到吧?还好,崇光棉织厂的名字还挺好听的。
小院的大铁门外边, 是一块沿街的空地, 何小曼请了工人, 在门口砌了个小花坛, 种上花草,又立了一块造型很漂亮的石头, 上面写了烫金的隶书大字:崇光。
名字有文化真是沾光啊!
如此一来,要找地方的,一看石碑就懂了;而路人,却只会觉得这是一处小小的风景, 而这石碑也毫不违和,甚至透出隐隐的秀雅端庄之感。
东楼本身装修得很宜居, 何小曼和汤丹一人挑了一间房当宿舍,条件比起之前的招待所简直是好到不能再好。
一切筹划好之后,后续的装修和筹备,就扔给了汤丹,何小曼忙着和学校敲定毕业设计展去了。
她带着导师和搞毕业设计的学生们去了一趟崇光厂, 先是参观一圈, 让他们对厂里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将厂里所有能生产的面料类型都展示给师生们。而本次服装设计毕业发布会, 也是崇光棉织厂的产品发布会, 所以一切的设计,都必须尽量突出“丝路”品牌的面料。
好在,牛仔面料正是刚刚开始流行,学生们跃跃欲试,都觉得自己一定能设计出与国际接轨的最漂亮的休闲装。
师生们在会议室热情高涨地讨论初步设想的时候,邱勤业把何小曼叫了出去。
“展台的事联系得怎么样了?”
“我已经委托天鹰文化公司负责处理。他们特区也有分公司,接了好几家国贸会的展台设计任务,下周会有设计初稿,到时候传真过来给您过目。”
听她安排得这样周全,邱勤业很是满意,点头道:“不错,效率很高。展台一定要争取面积大的、位置好的,必要时可以让他们动用一些关系,需要公关费用的话,也别客气。”
何小曼笑道:“公关这种事,香江人本来就最拿手,既然是与他们签了合同,他们自己会去公关,倒不用我们另外出钱的。至于面积和位置,我跟他们签合同的时候都已经注明,达不到要求就算他们毁约,是要赔钱的。”
“哈哈,平常看你整天和和气气,也是翻脸不认人啊。”邱勤业大笑。
“桥归桥、路归路。笑归笑,翻脸归翻脸么。都是公事,香江人最是职业了,谈判桌上争到面红耳赤,出了会议室还是可以称兄道弟勾肩搭背。”
听了何小曼的解释,邱勤业觉得新鲜之余,倒也很欣赏这种公事公办的作风。只是这风还没有吹到内地,内地办事,还是交杂着太多台面之下的东西。
比如他今天听到的一个很不愉快的消息。
“小曼,有个事我不太痛快,讲你听听,该怎么解决。”不知不觉间,邱勤业已将何小曼当成了崇光厂的头号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