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见裴清殊如此替她着想,心中自是感动不已。
要是换了别的男人, 恐怕早就对她口出恶言, 或是让妾室先怀孕, 堵上外面的悠悠众口了。
可裴清殊从来都没有埋怨过她, 成婚这么久了,连句重话都没有说过,一直小心体贴地照顾着她的感受。
宋氏心里既感激,又愧疚。
这份愧疚不仅仅是对裴清殊,也有对南乔和钟姑娘的。
南乔年纪比宋氏还要大一点儿,可因为她的缘故,一直都不能怀上自己的孩子。
钟姑娘也是——按照裴清殊的说法, 起码近两年内, 钟姑娘也得服用避子汤了。
宋氏和林氏关系好, 所以和钟姑娘一直有所接触,知道钟姑娘的身子不好。想到她要为了自己喝那种苦巴巴的汤药,宋氏心里就有一点过意不去。
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是努力做一个贤惠的妻子不假,但她还没有贤惠到了放弃自己先生下嫡长子的机会, 却让侧室去生庶长子的地步。刚才宋氏会和裴清殊那么说, 也只是为了尽到自己妻子的义务而已。其实在宋氏心里,她还是更倾向于裴清殊的计划的。
毕竟人活着,还是要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
会试结束后不久,裴清殊便重新回到礼部办差了。
不过他并没有一门心思扑在礼部上面,也没有自己出手调查三皇子等人徇私舞弊的事情。
首先仪制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准备、安排科考事宜,包括收录各地考生信息、准备考牌、布置考场、维持考试秩序等等, 这些前期工作都已经忙完了。
在会试结束之后,仪制司的人主要负责将考生的卷子糊名,把考生卷子上的姓名和籍贯等信息密封起来。然后再送去别处,由专人将考卷誊录一遍,以免考官认出个别考生的字迹,会给出不公平的结果。
这个过程中,因为有许多双眼睛盯着的缘故,几乎是没有办法作假的。所以裴清殊只要安排下去,让底下人去做就好了。他顶多例行公事一般,去督查一下糊名和誊录的情况。
至于批卷阅卷,则是由主考官和副考官负责的,和裴清殊没什么大的关联,他也用不着跟着掺和。
其次就是,会试结束之后,钟氏也差不多时候要进门了。
虽然钟氏只是侧妃,但她到底是好人家的女儿,俪妃的亲戚,又是皇帝赐婚。所以她进门的时候,还是需要办一个仪式的。
在大齐,对于皇子纳侧妃的礼仪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不越过正室就好了。
有的皇子侧妃出身高些,比较受看重,婚仪就会隆重一点。有的出身低微,主母又刻薄,直接抬进府就算完了。
裴清殊打算折中处理,既不会让钟氏丢脸,又不会叫宋氏感到难堪。
他没有像迎娶正妃那样,大张旗鼓地去办。而是在府里摆了几桌酒席,请了一些要好的亲戚朋友来一起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