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花花轿子众人抬, 恭维的话, 谁不会说?说几句好听的话又不费力气,还能博得好感, 何乐而不为呢?

“呵呵, 我倒是指望着家里出一个大学生, 哪怕砸锅卖铁我们也愿意送啊, 就怕他们几个考不上大学啊, 现在啊,我和国生只希望他们多读点书,能考上大学最好, 考不上大学, 读个高中或者考个中专也行。”心里再怎么笃定和高兴, 脸上笑容可掬的像朵盛开的菊花,刘兰秀嘴上谦虚的绝不落人把柄。

用赵国生的话来说,做人要学会低调, 即便心里有百分百的把握,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自个家里人心底有数就成, 不要骄傲自大的到处嚷嚷, 万事都有意外, 一个不小心就出了岔子。

说出去的话, 泼出去的水, 收都收不回, 大夸海口的毛病不好。

再个就是给孩子们在无形之中施加了压力, 增加负担,别到时候明明有实力考上大学,却因为心里压力,导致素质不过关,白白的错失了机会。

刘兰秀最怕的就是这点,前段时间美丽过度刻苦学习的坐卧不安,就是很鲜明的表现。

“读书好啊,多读点书以后就不用跟着我们种地了,我现在就盼望着几个孙子孙女多读点书,要不是王德胜板着脸坚决要我这两个儿子回来插秧,我才不想他们两兄弟回来呢,插秧有什么好?耽误时间扣工钱不说,我还担心孙子孙女们晚上在亲戚家会不会哭呢。”对于王德胜没事找事,多此一举的行为,唐秋玉是极不赞同的。

幸亏孙子孙女们还小,听王德胜的意思,还想把孩子们也赶到田里去插秧,这不是闹着玩吗?

“呵呵”刘兰秀陪脸尴笑着,这话她不好接啊。

她极其同意唐秋玉的意思,也不知道亲家公是怎么想的,这年头,人人都想吃国家粮,变城里人,那有还想让儿子回来种地的?

这时刘兰秀还不知道,这会王德胜和赵国生也正在谈论这个问题,正如刘兰秀暗地附和唐秋玉的想法一样,赵国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表示王德胜的‘忆苦思甜’体验法很好,免得以后孩子们忘了自家是农民出生,更怕的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在刘兰秀不知道的情况下,赵家莫名其妙的又多出了一条家规。

在很多年后,赵家早就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有钱人家,子孙后代也完全成了城里户口,却没到寒暑假期时候,一个个的被‘下放’回老家来体验种田生活。

“对了,前几天,红玉她在县城又给爱华拉个几个活,让爱华明天去趟他二哥二嫂哪里。”看着耿直的女婿正在被自家两个儿子灌酒,唐秋玉笑呵呵的跟刘兰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