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两步

绣色生香 莫风流 6152 字 3个月前

“我怎么就听不懂呢。”朱珣坐在天下百货的后院里,看看沈湛,又看看苏婉如,“什么叫通敌叛国,这些人又是怎么回事。”

苏婉如和他解释,“这些人就是前朝的旧臣,他们和宁王的舅舅有来往,或是被控制,或是被蛊惑,像是一个邪教,他们都听他的话,为他办事,为了某一个目的。”

“这六个人就是目前我们知道的最后六个人,侯爷打算用他们来引出宁王的舅舅……”苏婉如将前前后后的事情都和朱珣解释了一遍,“现在宁王回来了,而这六个人却莫名其妙在东厂被人毒死了,时机恰好在侯爷进东厂之前。”

“这是多大一盘棋。”朱珣咂嘴,“我光听一听就觉得晕头转向。赵仲元的舅舅?大舅舅还是二舅舅,我知道他舅舅在做买卖,似乎还做的很大,开了一个票号,叫什么来着……”

朱珣想不起来,苏婉如补充道:“通天票号。”

“对,通天票号。不过你怎么知道的,这事一般人不知道。”朱珣道。

苏婉如白了他一眼,“这不查当然不知道,查了还能不知道吗。”说着,敲了敲桌子,看着朱珣,“我们喊你来不是和你说这件事,是另外一件事,你不要打岔。”

“什么事?”朱珣一脸的疑惑。

苏婉如和沈湛对视一眼,顿了一下,她开口道:“侯爷派了人在你父亲身边护着,裘戎离他也不远,本来觉得是没事的,但是现在通敌叛国的罪名出来了,我怀疑会扯到努尔哈赤,你父亲现在可是在和努尔哈赤打仗。”

“你的意思是……”朱珣跳了起来,面色大变,“他们会扯上我爹?”

沈湛颔首,道:“防着一些比较好,你明日就带人去老爹那边。”

“哦,哦。”朱珣点着头,“我……我现在就回家和我娘说,明天就挑几个人带着出城。”

他说着,立刻往外走,走了几步又回头看着沈湛,“八哥,你……你没事吧?”

“死不了。”沈湛道:“明日一早我会早朝。你保护好老爹就好了。”

朱珣点头应是,大步出了门。

第二日天没亮,朱珣就带着人走了。

早朝正常,百官列队进入金銮殿,赵之昂在龙椅上落座,朝拜后依例议论朝政事务,近日雨季,江南许多地方都在下雨,黄河,淮河水位都上涨,本是前几日就要说的事,但因为赵标中毒,就耽搁了两日。

议论争吵过后,水患依旧没有结果,赵之昂便派了一位善水利的林大人去勘察水情,再回禀朝廷。

事情告一段落,徐立人便上前一步,拱手回道:“圣上,老臣今早来上朝时,碰到了王大人家眷,她给了老臣这些东西,还请圣上过目。”

他说着,看了一眼对面的沈湛。

杜公公下来接过那包东西,上去交给赵之昂,赵之昂面无表情的看过,摆在手边,没有说话,更没有发表意见。

徐立人又道:“老臣今日一早听说,东厂抓去的六位大人,昨日下午全部死在了牢房里。”说着微顿,目光略扫过后殿,“不知司公公此时可在。”

赵之昂道:“让司三葆和王大海进来。”说着,余光也扫了一眼沈湛。

司三葆和王大海前后进来。

“司公公。”徐立人道:“六位大人到底犯的什么罪,你又是以什么罪名抓去东厂,人又是如何死的,还请你今日当着圣上和百官的面,与我们解释一遍。”

沈湛交代过,此事必然有人问,他只要如实说就可以了,此刻沈湛就在这里,所有司三葆看过一眼沈湛后,便直言将事情前后细细的说了一遍,“……仵作已经验尸,确认乃是毒从口入。”

“明公公是厂衙里的公公?”徐立人问道。

司三葆颔首,“他已畏罪自杀,毒药和六位大人的一样,也已经查验过,确认无疑。”

“动机呢。”徐立人转头过来看着秦大人,“秦大人,既然凶手找到,毒药确认,那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确认杀人动机?即便一切都明朗,那么在定案的卷宗上,还是要注明杀人动机?”

秦大人微微颔首,“若一切都明朗,没有也可。但多数时候是要写明查明的。”

徐立人点头,转头看着司三葆,“那么这位明公公是为什么要杀人呢。”

此事,司三葆查过,但是没有查到什么,此刻徐立人问起,他就回道:“此事还在调查,不日就会有结果出来。”

“不用了。”徐立人指了指摆在赵之昂手边的一包东西,看着司三葆道:“今日一早,有人给我的这包东西,里面就有一项证据,告诉我们明公公的杀人动机。”

金銮殿上这么多人,瞬间鸦雀无声,秦大人问道:“一起给了你?什么动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故。”徐立人回道:“那些人给我的证据表明,他是为了钱。”

徐立人说完和赵之昂道:“圣上可否将东西再给老臣。”

赵之昂微微颔首。

杜公公将东西拿来给徐

立人,他当着大家的面拿出一张牛皮纸,纸上是殷红的几个字,徐立人展开,当着众人的面读了出来,“万两百银不好得,若此后我死于非命,便将此公之于众,为我为六位大人讨回公道,让世人看清楚……”他说着,目光落在沈湛的面上,加重了语气,“让世人看清楚,镇南侯沈湛的真面目。”

满场一静,所有人的视线都转过来落在沈湛的身上,有惊讶,有不安,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不敢置信。

反而是沈湛,一直平静自若,仿佛事情和他没什么关系。

“这……从何说起。”枢密院的段大人道:“此证据你从何处得来的,有什么可信度?镇南侯有什么理由去杀这六位大人。”

徐立人微微点头,道:“我就将我拿到的东西读出来,大家也做评判,并非恶意。”说着,朝沈湛拱了拱手,随即又道:“这些所谓的证据是否真实,是可以查证的。一事不烦二主,这件事还是交给柳大人了。”

徐立人说着,又回头问赵之昂的意思,“圣上,此事目前来看,还真和延平一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您看让柳大人接着去查,可行。”

“准。”赵之昂道,吩咐了人将明公公所谓的血书送去提刑司给柳大人。

徐立人接着又道:“里面还有东西,诸位请接着看。”他说着,又拿了一封信出来,“信我方才在轿子里匆匆扫过一眼,内容不可谓不震惊,现在我也给各位读一读。”

大家都沉默的看着徐立人,没有人阻止,不是不敢或者不想,而是上头还坐着赵之昂。赵之昂要是觉得不妥,他自认会阻止。

徐立人当着众人的面,逐条读了一遍,内容和昨天让宁王呈交的奏疏一样,只是说,并没有证据。

“没有了?”段大人蹙眉,一边里一直站着听人说话的赵治庭也点了点头,道:“这些能是事实,也可以是胡编乱造,没有证据徐大人还是不要读了,以免扰乱视听,让人觉得镇南侯真的通敌叛国了,生了误会。”

“殿下说的是。”徐立人道:“这是那位妇人给我的,是真是假确实不好判断。若想证实,可以请那位妇人过来,一问一审便知。”

崔大人颔首,“是要审问,六位大人死的事确实有蹊跷,但也不能仅凭这几封信,就污蔑镇南侯通敌叛国。此妇人不知是何居心,定当要细细审问才行。”

徐立人与己无关的样子,颔首道:“柳大人办事很快,想必很快就有结果,此事事出突然,让大家都措手不及。”徐立人说着,转头看着司三葆,“但这六位大人,乃是朝堂官员,虽无举世之功,可也没有致命的过错,烦问司公公一句,当初抓人是何名目。”

“此事乃东厂办事,具体缘由不便和外人透露。”司三葆从看到明公公的血书开始就沉了脸,此事就像沈湛所言,是一个巨大的局,就等着沈湛往里面跳。

现在沈湛跳进去,还有人也想顺道将他推进去。

“可他们是朝廷命官。”徐立人道:“没有罪名,岂是你想抓就能抓,想关就能关的。更何况,六人还都死在了衙门里,此事不做出解释,难以服众啊,司公公。”

司三葆不怕,此事是赵之昂同意的,而且,东厂的事就是不用和这些人解释。

“徐大人,衙门也有衙门的规矩,还是等柳大人查问回来再说吧。”大明子是他的人,这个什么血书他没有找到,却在那个告状的王刘氏手中。

随即又送到了徐立人手里来,这其中没有鬼,他就将脑袋割下来当凳子。

徐立人还要再说,外面就已经传来消息了,“柳大人在殿外求见。”

杜公公唱道:“宣!”

柳大人提着官袍大步进来,跪地行了礼,将血书和另外几封信拿了出来,回道:“经微臣查对,此血书和手中的书信确实都是出自明公公之手。”

“这么说是真的?”有人唏嘘,偷偷朝沈湛看去,另一人道:“不要乱说,刚才还在说动机,镇南侯有什么理由做这些事,他又为什么要杀六位大人。”

“起来吧。”赵之昂颔首,语气无波的道:“此事就此了了,虽是种种证据,可也不能说明镇南侯害了他们。”

徐立人点头,抱拳又回道:“圣上,事情目前来看确实如此。但这六人还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为什么老臣方才说此案和延平流民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人不解,看着他。

“是因为,这六位大人和当初的廖大人,祝大人以及延平知府周大人,都是前朝的旧臣!”徐立人大声道。

众人哗然,有人道:“前朝旧臣?朝中这样的人不少啊。”

“不,眼下朝中为官者,只有这六人,还有三人外放,还不曾核查。”徐立人说着,忽然看向沈湛,“此事,镇南侯你可有要解释之处?”

大家就都看着沈湛。

“我自是清白的,不过可惜他们有证据指证我,我去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清白。”沈湛抱拳,淡淡的道:“徐大人费心了。”

客气的,让大家头皮发麻。

“此事立案再查。”赵之昂道:“到底是何人在背后作乱,等查过后再做定夺。”

众人应是,赵之昂又吩咐柳大人,“王刘氏等六人家眷都先收审,仔细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