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东街周家这边这几日确实准备着个喜事——也不是甚大事, 原是家里一个女孩子过十五岁生日,并未大操大办, 只是请了左近亲近的亲朋好友并邻舍。只是这到底是办了, 和几个女孩子姐妹聚在一起送两样针线吃一碗长寿面就不同了。
当时就有周家的打理事务的孙媳妇商议道:“过几日就要宴客个春丫头过生日了, 这时候只说怎么一个章程, 可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旁边一个就奇道:“大嫂这话哪里说来,从前到后你不知道过了多少事儿了。只单说生日这一样就经历过老太君的八十大寿,母亲的五十大寿, 这样大的生日也过了,这时候倒是为了一个侄女儿的小生日踌躇, 比着例子来就是了!”
长孙媳妇便道:“这个道理我不知道?那也该有个例儿。我们家的女孩子什么时候正经过过生日,都是自家小院子里吃过寿面寿桃便罢了。不然怎样, 一屋子婆婆翁翁,小孩子家家的,哪有那许多格儿!”
旁边倒是有一个听了这话能够出主意:“到后头这些时候家里人口越多了, 不好办。不然人人都要办, 竟是能够一年从头连到尾了。但是早些时候, 就是姑奶奶们在家的时候或许办过, 嫂子只管问祖母身边的妈妈就是了。”
有了这一条果然得计, 这样这一出喜事便有了章程。只是最后算账,酒戏这些但凡像样一点儿也要五十多两——不是账上拿不出银子,只是平白多支出总归觉得不好, 还是为了一个侄女儿过生日,这就更过意不去了。
她婆婆张氏听了她的禀告, 只得心里觉得这个大儿媳太小家子气了些,只得教她:“这才多少钱,随意哪里抽出一丝也有了,你只尽心把这个办好就是了。记得虽然是小宴也该看得过去,不要让上门来的亲朋看了笑话!”
其实这边周家每年也有商会派出的红利,自家往外出租铺子也有银子,还放着高利贷。所得其实还不错,奈何家里人口实在太多,又有些排场一直是摆着的,便显得紧巴巴的。但是看家里收入支出账目并不小,所以说随意哪里抽出一丝来就有了也不是假的。
得了这个话儿便再也无话,只是家里人开始准备起来罢了。不说这一日鼓楼东街周家家中请周围亲朋邻舍吃酒,与家里一个女孩子过生日。那日全家妇女都是在家不出门的。
等到时候到了,便迎接一位位来客——大都是各家女人过来的,除了一位守备娘子身子不爽来不得,差人来回。其他熟识的统制娘子、团练娘子、指挥娘子、各千户百户娘子,并各位亲家母、几位大姑大姨,都先到了。
祯娘也是人多的时候到的,奉上的礼物也是按着不过不失的例子来——一百挂寿面、一百只寿桃,四个方盒儿,其余的便是礼银了。只是她一来就有人瞅见她,立刻两个本家女眷拥簇过来,互相见礼后就忙不迭地把她送入了后院女眷堆里。
女眷到后头十分方便,还让今日的寿星出来见了一圈。只是原本醉翁之意不在酒,这过生日也就是一个由头——本来今日周家给个小辈女孩子过生日就惹人议论了一回的,毕竟谁家会办这个!都是私下过了。
也不外乎有两个邻舍道:“这可是为了什么,难道是打网利!那他家可是太不知足了。要知道他家多少人口,但凡有个事儿便可办起来,大家来了自然有礼银。但是别人家要是有个前后,他家可还没分家,当作一户,便只有一份礼银可得。这些年长长久久的,可赚了不少!”
如今但凡有个红白喜事等总要办宴邀请众亲朋,凡是来的必然要奉上礼银,按着当地说法这叫做‘人情’。后来者甚至成了一条发财的路子,有些人家本来没什么正经事儿要过,平白把卧室从西厢挪到了东厢,这就算是乔迁,也让人来吃酒送礼银。似是这样‘无事找事’,只为了图利的便是打网利了。
这样看来似乎有些道理,只是这回还真是愿望他家了,人家这一回并不是为了多得些礼银。这时候这边周家的几个女眷便坐在了祯娘身边,有意无意说些平常经营自己体己生意的事儿。
祯娘不过是说了一句:“自然还是要有些生意的,不然全是些金银,纵使再多也不方便。总不能日子一开始就卖嫁妆罢,况且坐吃山空又算什么。总之不拘大小,总该有个来活钱的生意。”
就是这一句便都缠上祯娘了,话里话外打听祯娘嫁妆里头有多少生意,怎么个经营。祯娘只是淡淡回道:“我知道什么,才出门的!我原来在家的时候才是什么都不知,甫一家人倒要料理这些,心里倒是惴惴的。现在嫁妆里一些在那边的生意都是一些掌柜料理,家人在那边也帮忙看着。至于太原这边,还是什么都无,只有几间铺子赚些瓦片钱罢了。”
一些周家请来不明就里的还觉得她说的有理,跟着道:“是呀,这嫁人啊便是女人一辈子的一道坎儿,过后便个从前再不一样了。之前只晓得吃喝玩乐,就算跟着母亲后头学了一些管家的本事满以为什么都够了,等到真自己当家的时候才晓得原来是纸上谈兵了。”
就这样被祯娘岔开,倒是与别人说起一些闲话来
了。几个周家妇人心里觉得着急,但又不好硬打断别个。好容易等到戏班子齐备了,送来戏本子让太太奶奶们点戏,这才算是找到了话头。
点戏时自然是让几个年高的长辈先点,轮到年轻一辈的时候便最先送到了祯娘手上,祯娘还要推却,只是年轻娘子里她已经是品级最高的了,旁人劝道:“你自点就是了,算起来你是客人,又是原来新到的,自然该照顾你尊重你些。”
祯娘无法,只得随着大众点了一出热闹戏文。她旁边一个媳妇见了还问一句:“我原以为你南边来的最爱那些文戏,怎么这时候点了这个?可别迁就我们,本来就是点各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