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事件发酵

王永梁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第二天上午,吴芸打电话来让永梁去市长办公室。永梁敏感地意识到,可能是菜商的事。他不敢怠慢,来到市长办公室,吴芸立即让他进去。

张文燕见永梁到来,拿过一张报纸,说:“真让你说中了,看看吧。”

永梁拿过来一看,却是一张不出名的报纸,叫《北方杂谈》。报纸头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水北菜商长辉被打》,文章是以记者自叙的方式写的,说他正好经过出事地点,看到了菜商被打、蔬菜被扔掉的过程,最后还质疑道:“长辉县如此环境,怎么能让人放心地去做生意、去投资?菜博会召开在即,谁还敢去长辉布展?”

文章还配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杨立华被殴打的情景,一张是蔬菜满地、满沟,一片狼籍的景象。

永梁想,杨立华和司机没有说有人路过,也没有看到有人拍照,这说明拍照者根本没有让他们看到,也就是说,拍照者肯定就是打人者之一,绝对不是记者正好路过。

打人拍照,这都是事先策划好的。看来,幕后之人是铁了心要让菜博会办不成啊。

“市长,如果能找到这个拍照者,顺藤摸瓜,一定就能找出幕后黑手。”

“我已经责成宣传部门介入了,等消息吧,不过,人家既然敢这么做,肯定已经把相关线索都掐断了,所以,在这件事上找线索,恐怕很难。”张文燕道。

“嗯。也是。好在这张报纸的受众面不大,影响力有限。如果公安部门能迅速破案,我们第一时间把案情公布出去,应该能消除负面影响。”永梁道。

“你说的对。不过,我觉得公安部门破案在短时间内希望不大。”张文燕说着,转了一个话题:“永梁,你说,操作这件事的人,他最终的目标是谁呢?他会不会就此收手呢?”

一听这话,永梁陷入了沉思。

针对谁的问题不难猜,就看谁受的影响最大就是了。长辉县受影响最大的是张全强和陈保国,市里则是张文燕和段红娟。

也就是说,针对这四个人的可能性最大。然而,永梁认为,在这四个人当中,张文燕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什么?因为她在潍青市迅速站稳脚跟所依赖的就是长辉蔬菜产业化,为此她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菜博会如果成功举办,她的威望无疑会达到一个顶峰。其他如段红娟、张全强、陈保国,只能算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所以他们得到的光环肯定比张文燕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