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拂过虞子衿稚嫩的小脸,带着清凉。
小学的记忆并不令人愉快,在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也早已模糊不清。人总是喜欢遗忘那些痛苦的回忆,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但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说忘记就忘记,有些事反倒会随着时间的冲洗,越发清晰。
上课时,不论她怎么回答,下面都是哄笑声一片。
课本掉到地上,其他人会在上面踩过去,留下一个黑脚印。
铅笔和橡皮掉了,会被来往的人踢远,拿回来时已是一片灰尘。
有次水瓶掉了,等她意识到水瓶不见了焦急寻找的时候,却是在垃圾桶里发现了它。
虞子衿是在北方延城长大的,父亲虞悠为了她去京城打工,母亲李心则在临城工作,夫妻俩在女儿满三岁时,就将她寄托在虞老爷子那里照顾。
虞老爷子重男轻女,一开始很不喜,但渐渐地,也习惯了这个小机灵鬼。虞老爷子和妻子的关系并不好,妻子在临城娘家长住,独留虞老爷子孤身一人在延城,有这么一个陪伴也是慰藉。
曾经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日子,是她童年最悠闲愉快的时候。
想起那段时光,虞子衿不禁开心地笑起来,转而又想起之后的事情,笑容渐渐淡去,脸色也沉下来。
父亲和叔叔在京城一起开了公司,生意红火,他们决定在京城定居下来,就把她从延城接过去了。
那时她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她是欢喜的,虽然舍不得爷爷,但是小孩子想要的,只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所以当爸爸说要把她接过去的时候她很开心,并没留意爷爷孤单失落的身影。
二年级下学期,虞子衿从老家转学京城一小。尚且年幼的她,在这样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里,窘迫不安。她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度过,并不擅长和同学打交道。原本她就内向,初入新的环境她更是手足无措。
转学第一天她在班里坐着,不敢说话,只能观察其他人跟着一起上课、下楼做操,中午学着其他人一样取盒饭吃、放回盒饭,直到放学离校,看到爸爸的那一刻她才放松下来。
那一整天,她一句话都没说,以至于第二天有同学跟她打招呼,她试着回应的时候,那个同学惊讶地看着她,又笑了开,说:“你昨天一直不说话,我还以为你是哑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