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谁诱惑谁

“继续给咱们代工也好,自谋出路也好,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生活总归比现在的生活要好。”赵林道。

“说的也是。”黄成点点头不再说话。虽然有过河拆桥的嫌疑,但是就像赵林说的,这些人的生活终归是得到了改善。

别人不清楚,但是赵林知道未来是乡镇企业的天下,现在带起来一批小厂子以后的成长说不定会让人大吃一惊。

其实刘大庆拉来的劳保用品单子不比香江社团的单子小,但是对资金和劳动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只是招个千把人开个小厂,不但成本降不下来,也不露脸。

所以赵林把它放在后面做,等香江这边的单子谈成,就有大把资金流入,不但能把整个倒爷团队的钱洗干净,还能在刘三顺家长面前硬气一些。毕竟刘大庆已经把牛皮吹了出去,到时候不建个万人大厂出来怎么说得过去。

交待的差不多了,赵林让三个人一起回香江干活,他自己就在杨玉明家住了下来。临走的时候杨玉明还嘱咐文竹好好照顾赵林,让那两个人羡慕不已。

为了扩大生产,杨玉明把自己家旁边的房子都买了下来,前期的制作也都交给了小伙计来干,他只负责后期定型。

赵林在几个院子里来回转圈,看着这些小伙计忙活,心里说不出的怀念。他跟杨玉明混的时候走的是阴暗路子,哪里像现在这么大场面,做赝品就像种菜一样。

“你好像对流程很熟悉的样子。”文竹跟在赵林身边陪他转悠着,这些东西的制作是有先后的,不是内行人根本不可能像赵林这样一道工序不错地从开始看到结束。

赵林刚回忆一遍青春往事,心中感慨嘴上却道“和学校考古系的一个老教授学过一点儿,真没想到杨师傅这里居然搞出这么大场面出来。”

“产量虽然惊人,但是却骗不过内行人。”文竹道。她和以前的杨玉明走的路子差不多,惊讶于杨玉明在这个行当的突破性变革才来拜师考察,这种模式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很麻烦。

生产这一块模仿起来容易,关键是建立一个完善的销售网络太难,陆大有的文化公司已经在这个圈子里小有名气,其他人再想插一脚进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