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天色灰蒙蒙间,佘笙褪下了麻衣草绳挽起发髻,身穿素色袄子走在苏珍珠的身后。
苏珍珠一身白衣背着五娘头上冷汗涔涔。
王燕云帮她扶着五娘,一壶茶坊在长安城中的长工摇着招魂幡,为首的道士们口中念念有词,划着拂尘。
佘笙靠在小兰身上步履缓悠。
小兰道着:“小姐,二小姐本是要来送送五娘的,可明日便是太子大婚,朝堂之中实乃是脱不了身子。”
佘笙道着:“五娘晓得的,她最疼爱的是佘锦,定不会怪她的。”
“那可是明老太君与小梨?”小兰远远地见着四五人穿着白衣。
佘笙点头道着:“明老太君有心了,她本在长安就受尽嘲笑了,今日能来送五娘一程真乃是至情至性之人。”
“原以为您不晓得呢,那明大人还真不是人,儿子不认便罢了,连老娘都不认!路上见到了还骂其是老叫花子。”小兰道着。
“此事我有听言,只不过明光未曾来求我,我亦不好插手明家家事,那明大人行为不端也快活不了几日,这大印向来已忠孝治国,不孝之人又岂会忠?”佘笙道着。
到了码头,客舫上边甲板上放着一口金丝楠木棺。
道士让着众人嚎哭,口中念着招魂的咒语。
江风起,招魂幡长尾飘动着。
哭声含着咒语声顿时间闹作一团。
柳万金与苏珍珠一道将五娘装入棺中,大声喊道:“五娘,回府了,魂魄一定要跟紧了。”
佘笙在岸边对着柳万金与苏珍珠道着:“五娘就拜托给你二人了,务必让她走得风风光光的。”
苏珍珠福身道着:“阿姐,你放心便是。”
江边道士登船,船夫解开了铁索,起了风帆与码头渐行渐远。
佘笙目送着船帆远去,回头之时身旁的小兰已经换了人。
顾延单手揽着她道:“五娘的墓志铭已让顾剑追上去交给柳先生了,你该宽心。”
“你与五娘相识不深,何以写得墓志铭?”佘笙道着,她本也想提笔所写,可是一提笔便是五娘的点点滴滴,泪总比墨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