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为了戳破明远的谎言似的,赵顼从袖口中取出一本书,放在明远面前。

明远一见:哟,老熟人!

这本书是他自己著作的《经济学原理》。

明远忍不住有些脸红。

他这算是把后世那些巨匠们创造的内容搬运到这个时空里,沾光的却是自己。

“朕读过你的《经济学原理》,于经世致用之上确实是别出机杼。”

王安石顿时与王相互看了一眼。

赵顼见到宰相们的表情,脸上隐约露出笑意:“对,朕将这本册子给了宰执们看……对了,还有今日没来的文枢密使……”

明远:原来文彦博今日没来?

挺好的,如果要他再与文彦博辩论一次,少不得又要被迫花掉一张“舌战群儒”卡。

“……朕要宰执们尝试驳倒你的文章,结果他们都说驳不倒,包括文枢密在内。”

赵顼说得兴高采烈,明远听得瞠目结舌。

原来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拿自己的“作品”试验过了!

好在他在《经济学原理》引述的都是颠扑不破的基本原理,与人民息息相关。宰执们想要驳倒,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明卿,你怎好意思对朕说,你才学不够呢?”

赵顼用“明卿”二字称呼明远,若是换个本时空的人,恐怕要感激涕零,俯首谢恩了。

然而明远有“不卑不亢”卡在,他自然也维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此刻只是略略向赵顼躬身,道:“若是在货殖一途,我所知虽然有限,但愿为陛下略尽绵薄之力。”

“怎可只尽绵薄之力?”

赵顼面上顿时表现出微嗔。

“未来我大宋需要‘富’,需要‘强’,朕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来做朕的谋主。”

这话从官家口中冒出来,连明远都不由自主地呆了一呆。

年轻的皇帝,竟然希望更多思想独特,能够别出机杼的年轻人,来做他的“谋主”?

同一时间,王安石与王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几分震动。老臣们显然都没有想到官家竟然表达得这么直白。

而王却显得很高兴,但赶紧将笑容掩去,低下头,坐在明远身后。

“陛下可是愿为明远赐官?”

王安石开诚布公地问赵顼。

官家赵顼刚刚在点头,王安石就已经说了:“官家破格取士,并非不可,但……”

话还未完就被赵顼打断了。年轻的皇帝继续望着明远,笑着说:“他们都这样劝朕,朕一直不敢信。但今日既然朕见到了你,就还是想听听你会怎么说。”

明远坐正了身体。

赵顼的话令他觉得这一场会面……越来越有意思了。

“朕知你雅量高致,存了隐逸之心,因此朕屡次召见,你都因故不至。”

“但是朕观你的所作所为,便知你心中一定存了报国之念,无论是火器、收费公路,还是近日逐渐稳定下来的官交子,都不是一心归隐的隐逸之士能够做出来的……”

明远一面听赵顼“表白”,一面心里在想:的确如此,不过啊,皇帝陛下,这可绝对不是为了你。

他是为了这个时空里的绝大多数人,为了扭转这个时空里北宋的国运,才主动去做这些事的。无论他做出了什么贡献,都与王朝的封建统治者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