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敛起笑容,又想到了一个可能。
或许这是明远故意的,为的是能够每次自己刷牙的时候,就能够想起他
这叫他该如何评价,这个傻气的,又带着几分痴意的安排?
一腔思念直接在种建中心中爆开。
与此同时,明远却在半点不给面子地向1127抱怨。
“太不公平了!”
这太不公平了!
告别种建中之后,他越想越气愤,越想越憋屈。
这个时空是历史上已知朝代的复刻,但生活在这个时空里的,全都是活生生的人,却一个个毫无所知地走向厄运。
1127说过的,曾经在这里进行过的所有“试验”,都无一成功。就算是真有外来者能够成功将一亿贯注入这系统,都无法扭转。
活生生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走向他们既定宿命的终点。
不被允许知道真相。
因而重蹈覆辙。
“1127!你知道我想要争取什么。”
1127马上响应:“是的,亲爱的宿主。我知道您觉得不公,也知道您想要唤起本时空里‘土著们’的危机感,哪怕只是一个两个有识之士……”
“这样,我将代表您,与试验方据理力争。”
第156章 千万贯
明远与苏轼一行, 在前往杭州的道路上行得很缓慢。
毕竟苏轼是去赴任,明远是去见爹,都没什么可以着急的。
这一路上, 苏轼与种师中小朋友相处得甚是相得。
苏轼对种师中的才气十分欣赏。
而种师中在国子监中, 小小年纪便一路顺风顺水, 多了几分恃才傲物之气。但是到了苏轼这等大才面前,气焰顿时又短了, 老老实实地看书学写文章,还时不时与苏轼对对、吟绝句、学作诗。
明远乐见苏轼与种师中相处。
但是他也会忍不住瞎猜:在这个平行时空里, “苏门四学士”究竟会是谁?
“后四学士”中已经由他发掘了一个, 穿针引线认识了苏轼;而现在,苏轼身边又多了一个小小年纪的追随者?
没多久,他们这一行人抵达扬州。
还未到扬州时, 苏轼就笑明远:“世人都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句话唯有对远之来说,是最最贴切的。”
明远轻抿着嘴笑。
的确,如果只有“腰缠十万贯”,才有资格“骑鹤下扬州”的话,他明远是“符合资格”的一个。
毕竟此刻他随身携带的资产, 金银铜钱、盐钞茶引之类,差不多就有十万贯之巨了。
只是他又摇摇头对苏轼笑道:“子瞻公此言差矣。腰缠十万贯铜钱, 那得有多重?小弟这小腰可承受不住。”
苏轼顿时看看明远少年人挺拔纤细的腰身, 然后再低头看看自己人至中年之后发福的老腰,顿时叹了一口气:“小老弟,某今日笑你一句, 你就反将一军, 让某今日晚间少吃一口肉。”
明远看着苏轼, 实在是忍俊不禁,心想:人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苏轼人届中年,却是一派毫无机心,天真烂漫,可爱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