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人家不干,人家要挑士大夫做对手。

辽人这是,柿子非要捡软的捏吗?

南御苑里,官家赵顼的脸色铁青。

辽国那名副使刚才炎炎大言,直说大辽之所以能百战百胜,是因为大辽国君能身先士卒,又因为阵中决策之人自身武艺就从不输于麾下众将。

升任参知政事没多久的王出面反驳,却被那名年轻的副使用言语僵住,逼着宋人承认民风不够勇武,士大夫就算是能领兵,也绝对做不到像辽人一样身先士卒,武艺更是不必提了在这南御苑中,就没有任何一个文官士大夫,能够张弓,射中箭靶的。

最后那年轻的副使还用极为揶揄的口吻对官家赵顼道:“宋国乃是我大辽的兄弟之邦。但若我辽主降临南国,便无一人能与我辽主一较高下,这算什么兄弟?”

“宋国既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种时候,就没有哪位‘士大夫’能为主分忧的吗?”

这个论点听起来就是少年人的一通歪理,但是也叫人很难辩驳。

尤其大宋自诩朝廷是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共治天下”的这群士大夫,面对蹬鼻子上脸屈服到眼前的辽人,却没有一个有能力打脸打回去!

“若是狄武襄尚在……”

赵顼气得将牙咬得格格响。

他口中所说的狄武襄,便是几年前过世的名将狄青。

狄青曾一路升至枢密使,进了政事堂,是武将官阶升到“升无再升”的第一人。

但是赵顼也忘了一点,狄青,也并不是与他这位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狄青也一样是被士大夫们排挤出京,不到五十岁就抑郁而终了。

“可如今怎么办?”

“要不……用弩?”

赵顼身边的宦官石得一提醒赵顼。

“让箭手们先调好弩位,瞄准靶心,再交给在场哪一位官人。官人上前,只需要拨弩牙而已。”

他的意思是,让箭手们事先把弩调整到位,并且瞄准好。到时候哪一位文官上前,只要拨一拨机括,劲弩便自动射出,不出意外也可正中靶心。

赵顼犹豫起来:“这……”

若是被辽人看破了,岂不是更被笑话?

王安石此刻就在赵顼身边,听了石得一的话断然摇头,道:“此乃自欺欺人之举,于眼前无益。”

赵顼抬头望着他最为信赖的宰相:“宰相有何好办法?”

王安石拱起双手,向赵顼微微一揖,道:“官家可知,去岁由武职转文职,现任军器监丞的种建中,如今正在这南御苑中。”

第129章 千万贯

种建中头戴垂脚幞头, 身穿绿色官袍,站在军器监判曾孝宽身后,虽低着头一声不吭, 但他会时不时抬起眼,飞快地扫过对面的辽使,迅速观察跟随辽使而来的那些护卫。

这两天里,汴京城已经传遍了, 说护卫辽使而来的, 就是辽主的斡鲁朵, 是辽军精锐中的精锐,且只效忠辽主一人。

这些斡鲁朵跟着萧阿鲁带南来,很多人都猜测那辽使的队伍里混着皇室的重要人物。

但种建中对使臣中是否混有皇亲国戚并不感兴趣。他只在意眼前的这些斡鲁朵战力如何,实力如何。

以他与党项人打了几年交道的经验来看,和眼前这些辽主斡鲁朵相比,屡次侵扰西北的党项人, 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每一名辽使的护卫, 立在辽使身后,都是纹丝不动, 眼神冷漠, 似乎对眼前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种建中心里清楚,这才是高度警觉的表现。只要辽使下令, 这些护卫怕是马上就能暴起伤人。

再看他们的脸色、身材, 种建中更加确信, 这些都是追随辽主多年的老兵, 到了战阵上, 辽主指挥起来, 定然如臂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