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今日本店不开灶火,盼各位谅解。”
酒博士耐心地解释。
“因此本店特地招募了不少‘闲汉’,唔……我家东主称他们为‘外卖小哥’。”
酒博士伸手一指,果然见一群年轻的“闲汉”们,正雄赳赳气昂昂地站成一排,随时准备出发。
“各位找他们跑腿,不需给跑腿钱,所有跑腿钱都由本店代付。”
“这些脚店都在本店附近,很快就能将各位点的茶食送来。”
“找他们跑腿……”
有些主顾还真不习惯坐在正店里找人跑腿买食物,便问:“会不会多收咱们钱?”
“不会,”
那酒博士蛮有把握地回应:“一切由本店担保。若是您之后发现有任何差价,本店双倍补偿。”
站在门口的这些“闲汉”,都事先在长庆楼登记过名姓籍贯。另外他们也都听说了,长庆楼以后不会再将他们拒之门外。
如果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得罪了长庆楼,显然是相当不划算的买卖。
因此一个个被称为“外卖小哥”的闲汉们精神抖擞,整装待发,拿定了主意今天要多跑几单。
听了酒博士的说辞,有些食客觉得不能接受,起身离开。他们空出来的位置立即被在门外等候的客人进来占据。
也有人觉得,在这长庆楼里,可以享受正店的环境,承担脚店的价格,所点的食物也是丰俭由人,花样繁多,不妨一试。
于是当真有人点了脚店的食物,由“闲汉”们去跑腿。闲汉们不负嘱托,很快就将主顾们点的食物送来。
他们都是在本地跑腿跑了很久的,道路熟悉,替人点单也绝不会出差错。
列在那张仿单上的脚店,也都是声名在外的名店。食客们按自己的口味点菜,都十分满意。
因此长庆楼里上下竟一切有条不紊。
当杯碟碰撞之声响遍整座大厅与所有子,很难想象,这家正店竟然完全没有动用厨房。
当然,正如史尚所料,这也成为黄仙等人嘲笑长庆楼的“笑柄”。
“堂堂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竟然开不了厨房?”
据说黄仙得知此事以后,捧腹大笑了一回。
他竟然还找到了《汴梁日报》,要求在上面刊载此事。
《汴梁日报》还真就同意了。
于是,整座汴京城很快就都听说了:长庆楼重新开业,所有食客都叫了“外卖小哥”,去买周围脚店的食物。
有人不以为然,但有更多的人为长庆楼说话:“听说,这长庆楼提前开业,本就是为了让汴京百姓去看看那楼上新装的‘玻璃窗’。也不用这么早就笑话吧!”
“且看他家明日是否依旧如此。”
当晚,这长庆楼竟成汴京一景。楼外人头攒动,争相观看酒楼上澄清透亮的玻璃窗中透出的辉煌灯火,以及楼外那几枚流光溢彩的大型彩色“灯箱”。
而长庆楼附近的几家脚店,也赚了个盆满钵满,生意比以往好了很多。
“多亏了当日答应长庆楼的新东家,一起帮衬着他家做生意。”
一家脚店的店主兴高采烈地告诉浑家。
“新东家和以前叶家那个书呆子一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