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时犯蠢,白白分掉了那么多钱,还让“伴当们”都给跑了。

而现在,商英和也知道自己没法儿回头,不能再通过昨日刚刚“遇劫”的道路返回长安去,只能按照明远所说的,走一步看一步,先把今天这一段“较安全”的道路走过去再说。

当下车夫去将停在驿馆后的马车都搬出来。陈三过去帮忙,谁知却在马车箱笼上又发现了一个用白垩画成的符号这回是个圆圈。

这回有趣了。

明远站在两辆商家马车背后,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忍不住有点好笑。

看起来,他们这一行人,被不止一家盗匪看中了。

“有了!”

明远想到一个主意,赶紧去找商英和。

“商兄,阁下这些运送的货物里,可有什么,是看起来好看又金贵,但其实是粗苯不怎么值钱的呢?”

商英和脸一红他是个玉石商人,所带的货物中有好多都像明远说的那样:看起来很贵,其实不咋值钱。

明远见他已经想到,便笑着说:“这就好办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便将箱笼打开,将您那些‘看起来’名贵的大块玉石显露在外面……”

商英和张大了嘴:“这不是招摇过市吗?”

他们现在已经惹来了盗匪的麻烦,还这么招摇真的好吗?

明远笑着点头,低头附耳在商英和耳边说了几句。

商英和顿时“哦哦”了几声,听完思索片刻,反问明远:“这样真的能行?”

明远一耸肩:“不行也没有别的办法呀?”

商英和至此终于冷静下来,多多少少能够用理智思考了,思忖一阵果断下令:“将箱笼打开,让那两座玉石山都露出真容。”

商英和这次前往汴京,随行带着的所有货物中,最花哨也是最笨重的两件,就是那两座“玉石山”。玉质本身并不算特别精良,但是又大又华彩,乍一看确实很贵重。但要论起价值,可能还不如他两件压在箱底的羊脂玉原石,和他亲自随身携带的一件玉璧。

适才明远提示商英和,既然已经有不止一伙盗贼,看上了这批货,那么干脆就张扬一点,把好东西显摆出来,让盗贼们先你争我夺地斗起来,打个两败俱伤。没准他们有机可乘,能够顺利脱身。

“商兄请不要担心,小弟也会将自己携带的几幅蜀锦摆在外面……”

明远带的那一车行李大多数是他的各种个人用品,什么专门用来斗茶的建窑小茶盅啦,镣炉与汤瓶啦,刷牙子和牙膏啦,平时用来熏衣物的香料啦……都是让他在途如在家,即使在驿馆客栈中,也能过得舒舒服服的。

唯一可以算得上是货物的,就只有他打算自用的几匹吉贝布,还有当初在绸缎庄里没卖完的蜀锦。这些蜀锦在天光下是一片灿烂,也确实能让人误解,以为这整整一车都是这样精贵的好东西。

“明兄弟,你可真是义气!”

原本已经情绪稳定的商英和,听到这里,渐渐又激动起来,眼里泛着晶莹的泪花。

被画标记的都是他商英和的箱笼,明远原本可以一走了之,却并没有这么干。

而亲眼见到那两座“玉山”和这些蜀锦的盗贼们,想必会认为这是一批极有价值的货物,便宜了别人那肯定不行。明远就是希望能用这个方法,诱使这些小股盗贼相互争斗,好让明远他们有机可乘。

一行人从原本低调的“商务出行”变成了现在的“炫富游”。明远便也不愿先行一步,而是骑着踏雪,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若是此刻他纵马走在长安城中,怕是长安人民又要感叹“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1。

而如今在这一段官道上,明远却只觉得身边有暗流涌动。他必须时时集中精神,观察身边的路人。一路下来,还真的颇为劳神。

偏偏商英和兀自紧张,纵驴上前,与明远并辔而行,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明远说话。

洪四也跟在他们身边。

这个曾经当过小混混的伴当看起来心急如焚,他似乎并不理解明远和商英和为何决定了要“炫富”据他猜测,货物中藏着什么值钱的物事,盗贼们自然而然就能知道。

“听道上的老人说,路上打劫的盗匪,只要看马车的车辙印,或是看马匹奔跑时扬起的尘土,就能猜出行李里有没有黄金……”

陈三在明远和商英和身后嘀咕出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