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明远的束问题之后,吕大临出来,将张载门下的弟子们迎至另一座偏殿中,每人发了一份卷子。

“各位都知道先生主张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是预先衡量一下各位所学深浅。师弟们无需紧张,只按自己所知书写便是。”

众人对此都早有准备,纷纷将笔墨之物从书箱里取出来,偏殿内一时都是磨墨的声音。

明远也照做了,然后开始端详卷子。

“这是……完形填空?”

他眼前的卷子是事先誊抄好的,大部分都是给出上句填下句,也偶尔有一两句反其道行之,是给了下句要求填上句的。看这些辞句,应当都是出自《论语》、《大学》一类儒家经典。

明远伸出手指,轻轻叩了叩面前那枚角落上标注着“1127”的砚台。

“亲爱的宿主,您决定使用道具了吗?”

系统的声音突地在明远耳边响起。

“有什么推荐?”

“1127向您推荐使用‘引经据典’卡。该道具的使用时间为十二个时辰。使用该道具卡的同时,您还将获赠一张‘别出机杼’卡,帮助您用新鲜的观点从同学中脱颖而出。”

明远考虑了一秒种,刚想点头说好,却突然改口问:“这‘引经据典’卡要消耗多少‘蝴蝶值’?”

“亲爱的宿主,试验方提供的道具绝对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一张‘引经据典’卡,将耗费您100蝴蝶值。千万别忘了,您还将免费获赠‘别出机杼’卡哟!”

明远差点儿从他坐着的椅子上跳起来:“1127,你这是捆绑销售……这是趁火打劫啊!”

上一张道具卡的标价只是50,现在买一送一了却要收他100,他不想“别处机杼”,只想老老实实地“引经据典”,难道就不行吗?

正当明远心情激动的时候,他身边的一名年轻子弟突然抬起头,看了明远一眼,似乎明远的小声嘀咕与自言自语影响到了他。

这名少年看起来只有十岁不到的模样,身量也不高,是个小豆丁,需要站起身方能提笔答卷。此刻这个小孩能坐在文庙中提笔答卷,根本是一个异数。

明远只能闭嘴,冲“小豆丁”将头点点,再重新低下头去,假装无事发生。

他心中在飞快衡量,究竟需不需要使用道具。

在张载回长安之前,明远已经把原主以前的书本和功课都拿出来翻了一遍,对于《大学》、《中庸》等经典也记了个大概齐,但肯定不及这个时空里苦读攻书的学子们基本功扎实。

再者,明远猜想,这“完形填空”只是考试中最简单的一级,之后应当还有其它考验。

“这个……亲爱的宿主,您……”

明远点点头,低声答应:“使用。”

他在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的项目上并不大方,但是该用的时候还是会果断决定。

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明远内心认为他这“横渠门下”的身份其实相当重要。通过这个身份,他或许能够打开通往汴京等地的大门;同时它也是让他拓展人脉,进一步花大钱、花好钱的关键。

因此明远确实没有办法在学习“经典”这件事上花太多工夫,但他下决心要给张载和同窗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好嘞!‘引经据典’加‘别出机杼’。亲爱的宿主,祝您使用愉快。”

明远笔下顿时迅速流动,涌出文字,不用想,那些必然是标准答案。

一时间偏殿里的横渠学子们都做完了“完形填空”,纷纷交卷。明远也跟着交了,一瞥眼看见坐在自己身边的小孩也将填满了答案的试卷教上去。

这小孩竟然都做得出来?

明远和其他同门一样惊讶。

他们做完第一张试卷之后,在原地稍坐了一会儿,第二张试卷就又发了下来。

明远一看,新卷子已经不再是“完形填空”,而是文言文翻译……不,释义题,即对经典中的文字加以解释,出题范围也广了不少,除了《四书》以外,还有《春秋》、《尚书》甚至是《周易》中的文字,并要求用注疏中的释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