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避风险

这趟回来, 黎元元又去了那条弄堂口。

到了那里, 却没有看到黎爷爷和崔奶奶。

问了附近的门面房, 说是这一片开始搞“门前三包”,乱摆摊子的都被清理整顿了。听说老黎拿到了个体户执照,就把摊子迁到服装市场里去了。

具体是哪个市场?

那人却不是很清楚。

黎元元站在树后,等了好久。

却一直没看到黎爷爷他们出来散步或买菜。

最后, 她沿着那条弄堂一直往里走,想看看黎家的那个门牌。

在门口,来回转了好几趟,

可惜, 就是没人从里面出来。

她不死心,就去了附近的一家服装市场。一个摊位接着一个摊位的寻找, 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可还是没能找到。

看着天色渐晚,才乘车返回家中。

第二天一早, 黎元元又去了那边。

她找到另外一家服装市场, 终于看到了崔奶奶。

见她站在摊位后面,正在和一个姑娘讲价钱。那个姑娘有点犹豫, 黎元元就走上前来,拿起那件粉红色的外套, 在自己身上比了比。

笑着问道:“阿姨,这件衣服多少钱呀?”

崔奶奶很聪明,一听这话就明白了。

她笑着应道:“小姑娘,这件粉色的就剩这么一件了, 进价要十五块,我按照批发价给你好了,十六块,我就赚你一块钱!”

那个姑娘一听,就急了。一把把衣服抱在怀里,说道:“这件外套是我先看中的,阿姨你给我包起来吧!”

黎元元装出一脸遗憾地样子,目送着那位姑娘远去。

她站在摊位前,装着买衣服的顾客,和崔奶奶聊了一会儿。

崔奶奶捂着嘴,悄悄地说道:“元元,按照你说的那个方法,一种款式最多只做十件,果然好卖!还能讲得起价钱来!”

黎元元一听,高兴得不得了。

这是她“传授”给黎爷爷和崔奶奶的经验。

除了批发一些流行款式,搞薄利多销之外,还可以在家里做贴牌时装,走中档路线。一个是款式要与众不同,一个是做工面料要好,另外一个就是数量不能太多,这样才能抬高价格。

最后,她还和崔奶奶谈了谈房子。

她说:“我们家里正在到处看房子,想买套外销房,即便偏一点远一点也没关系。”

果然,一提到房子,崔奶奶的眼睛就亮了。

她也打听了一下外销房的情况。

那种单元房的价格还真不低,不过偏一点的地段,也有便宜的。

黎元元和崔奶奶聊这些,是想做个引导。

这个时候,普通市民还没有买房的意识。可真等到有这方面的意识时,价格已经起来了。

所以,趁着现在做小生意赚了点钱,先下手为强。

在家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寒假开学前,黎元元把伟民、伟军和伟波叫到一起,聊了聊。

她先问了问哥哥们在学校里的情况。

又说了一下京城那边的动态。

她说,目前校园里思潮泛滥,不乏蒙蔽性和欺骗性。而在学校里参加那些社会论坛讲座,存在很大的危险,很容易被外界洗脑,所以要尽量避免参与这些活动。

还有,就是最近一年,莫名兴起了一股“厌学风潮”,对大家一点好处都有。在大学里,作为一名学生,不读书还能做什么?

难道每天混日子吗?

伟民也表示赞同。

他在学校里很忙,除了课业之外,还要摆摊卖明信片和日用品,倒是没那么多时间去参加那些校园活动。

更何况,他和乔蓬丽又辗转联系上了。

基本上天天都要写信,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

这个他没对任何人提起。

因为乔蓬丽离得很远,她在长安读大学,今年也要毕业了。以后,会分配到哪里去?还很难说。

他是打算留在沪上的。

而她呢?

十有八九会留在长安吧?

虽然俩人之间看不到任何希望,可他还是无法忘记年少时那一段。

他想,先跟着感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