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爱意浓

这一趟回来, 黎元元发现沪上的变化挺大的。

做小生意的越来越多了。

大街上还好, 对市容管理得比较严格。可一进弄堂, 就能看到摆摊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明星画报的,还有灌了磁带拿出来卖的, 街面上时不时就会飘出几句港台流行歌曲。

听姚龙港说,他爸爸除了卖香烟之外,还在卖磁带。都是自己在家里灌制好, 贴上双面标签、配上封面和歌词, 当成盒带来卖,生意好得不得了。

电影院门口也很热闹。

虽然临街, 可一到黄昏时分,流动摊贩就冒了出来,有卖的, 有卖新鲜水果的, 还有卖瓜子和五香豆的。

有一天,她从外面回来, 还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那人提着一只篮子,正在兜售水果。

张辅导员?

她一眼认出了那人正是四营中学的张辅导员。

想不到她也回沪上了?

她刚想上前去打声招呼, 却又顿了一下。

与昔日的声名赫赫相比,现在的张辅导员一定不希望别人看到她目前的景况吧?

想想过去,张辅导员在学校里热情奔放,思维活跃, 而且创意无限,一改学校的精神面貌,给校园生活增添了一道道光彩。

可回来后,为了谋生却不得不走上街头,当起了流动商贩。

这前后对比,太过明显。

对自尊心很强的张辅导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她站在那里,看了好一会儿。

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

像张辅导员这样昔日有所成就的知青,舍弃公职回来后,大多变得一无所有。沪上很大,或许他们只想隐身在这座城市里,开始另一种生活吧?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

希望几年后,他们都会有所改变,能更过得更好一些。

趁着假期,黎元元又去看了看黎爷爷和崔奶奶。

他们还在弄堂口摆摊,精神气十足,脸上毫无沮丧之色。她走过去,蹲在地摊前,和爷爷奶奶聊了几句,最后买了两条纱巾。

黎爱民和崔爱华,早已经认识了这位小姑娘。

她每次路过,都会过来打声招呼。

崔爱华还开玩笑说,和这个叫元元的小姑娘还真是有缘呢!听说元元在京城读大学,还夸了她好一会儿。

黎爱民回家后,还把这个说给儿子听,鼓励他要好好学习,说人家知青家的小姑娘都考到京城去读书了,多有出息啊。

开学前,谢海宁已提前买好了火车票。

当然,也帮元元买了一张。

这一下,路上有人做伴了,田爸爸和王妈妈可放了心。宋阿娣家的儿子,他们自小就认识,和元元的关系也很好,在学校那边也能相互照应着。

到了京城,邓萧照例来接站。

这一回,直接领着俩人去家里吃涮锅。学校里刚刚开学,食堂里的饭菜清汤寡水的,估计俩人都吃不下去。尤其是元元,假期里吃了不少好吃的,他在电话里听着都流口水了。

谢海宁第一次来到邓萧的家。

一看到那片胡同,就吃了一惊。

对邓萧家里,虽然早有猜测,可没想到竟然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

要知道这周围一片,可是出了不少名人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都非同一般。相比起来,邓萧爷爷家的四合院还真不算什么。

听邓萧提到过,他爷爷就是因为早早地卸了公职称病在家,外加上周围的街坊邻居都比他家厉害,这才在运动中免受冲击。

黎元元见了老爷子和奶奶,就从提包里拿出了四样礼物。

这是爸爸妈妈特意让她带过来的,也是一份回礼。包括,一罐沪上特产的猪肉松、一盒凤尾鱼罐头和两盒不同口味的松饼,说是孝敬爷爷奶奶的。

老爷子听了呵呵直笑。

奶奶干脆直接打开了一盒松饼,先尝了尝味道,说又酥又软,香甜可口。还给他们几个一人发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