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落户口

黎元元挂了电话, 回到楼上。

刚才在电话里, 萧哥哥问她:“元元, 回到城里习惯吗?”她嘴上笑着说:“当然习惯了!”可心里却明白,回到城里不适应是难免的。

就拿这个烧饭来说吧, 在连队里都是大煤块或者柴禾,一通猛烧就好了,做饭很快也很方便。而沪上呢, 除了花园洋房和单元楼里通了煤气管道, 住弄堂的市民家庭,条件好一些的用液化气罐, 可大部分还在用蜂窝煤炉子。

像电影院里的家属楼,虽然通了煤气管道,可十几家用一个公共厨房, 一家一个灶口, 洗菜都要在水龙头前面排队。一到做饭时,家家户户都在炒菜,油烟乱窜, 排气扇山响, 里面各种气味都有,实在是热闹得很。

可即便是这样,也算是条件不错的。

而住老房子的, 就没这么便利了。

一条弄堂里,每家每户都搞一个小小的蜂窝煤炉子,摆在外面。一到做饭时间, 都搬着一只小板凳,坐在炉子前,拿着一把芭蕉扇子,对着炉口猛扇,好把火燃起来。

一时间,青烟缭绕。

过往的行人都捂着鼻子,大声咳嗽着,加快了步伐。

这也是八十年代沪上老城区的一大特色。

很多外地来旅游的,感到诧异不已。驰名中外的大都市,怎么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炉子?还有这小小的火苗,能把饭烧熟吗?

像他们家,就在楼道里摆了一只蜂窝煤炉子,用来烧饭。

田爸爸也考虑过用煤气罐。

可烧煤气,是要有煤气户口的,那样烧的是平价气。没有户口的,烧的都是高价气,一罐要贵出一倍还多。

现在,他们家连人的户口还没落上,哪里还顾得上去考虑煤气户口?

自从回来后,她和三个小哥哥都在感受着生活的变化。

白天坐在走廊里看书纳凉,晚上踩着梯子爬到阁楼上睡觉。

天气闷热潮湿,一天要洗几遍澡。

幸亏住在招待所里,否则连洗澡都成问题。还有这个吃饭,出去买饭贵得很,在家里做饭又慢得很。尤其是这个煤火炉子,生火就是一大问题。

伟民哥哥倒是很乐观,对着小炉子一边用扇子扇着,一边笑嘻嘻地说道:“哎,你们看啊,这个小炉子也是有优点的,看看火小小的,炒菜不行,熬粥煲汤最合适了!”

另外,就是吃的上面,也不太习惯。

这边菜市场里,买肉都是论两的,买青菜都是一小把一小把的,西瓜和甜瓜都是切成一牙一牙地卖,与以往大块买肉,大筐子分菜,吃瓜可着劲来,截然不同。

这就是沪上普通家庭的生活。

精细到了极致,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得更滋润一些。

元元妹妹回来了,最开心的要数姚龙港。

他一听到消息,就屁颠屁颠地跑到招待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

一年多未见,姚龙港长高了不少,都快赶上伟波了。

他们一家一向是追赶时髦的,回到沪上自然不甘落后。看看姚龙港,穿着一件蓝条纹t恤衫,绷着一条蓝色小喇叭裤,脚上穿着凉皮鞋,看着就像个小华侨。

黎元元一见,忍不住笑了起来。

田伟波上去,揪了揪他的裤子,好奇地问道:“小龙港,你这屁股绷得那么紧,一坐下来就不怕开线了吗?”

“嘿嘿,我这个裤子是带弹性的,进口面料,可结实了!”姚龙港得意洋洋地说道。这是妈妈给他做的,面料挺括,透气性很好,还是沪上流行的最新样式。

几个孩子,先去电影院里看了一场免费电影。然后,跟着姚龙港坐上公交车,去他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