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搞创收

这个初夏时节, 沙枣花像往年那样绽放开来。

无论是连队里还是学校里,无论是林带间,还是小路上到处都弥漫着沙枣花的清香。一年一度, 最好的季节已经悄然来到了。

从收音机播报的新闻中, 黎元元感知着外界的变化。

上面发布的各项政策还在继续落实着。

一批老干部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对知识分子的落实政策也在逐步开展。“老右”摘帽活动也已经开始了。

在经济层面上,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包括农场的职工们在内, 吃穿用度上的感受特别明显。

连队里, 按照户口本分配的口粮中,粗粮比例再次降低了。职工家里想拿玉米面做饲料, 反而要跑到“巴扎”上去购买。

打米场上的稻糠,再次精贵起来。

一到星期天, 总有职工们掂着袋子,想法设法去弄一点回来, 好喂养鸡鸭。

那些家里养了小羊羔的,家属们牵着出去放羊时, 会趁人不注意,把羊群赶到苜蓿地旁边去啃上两口,占点公家的小便宜。

虽然李连长在开会时, 一再吆喝, 可有些不自觉的依然我行我素, 不当回会事。现在不提倡搞批斗会了,那种畏惧之心也降低了不少。

而羊群吃起苜蓿来,是没有节制的。

越吃越想吃, 吃完了一喝水,就涨肚子,稍有不慎就会出毛病。像邻居孙大江家养的那两只老绵羊,就因为偷吃苜蓿被撑得快要死了,让孙大江一家心疼的不行。

最后,只好含泪宰杀了。

还把羊肉分了分,给田根宝家也送了一块。

本来,养着这两只绵羊,是为了下小羊羔和剪羊毛创收的。

边疆的绵羊,个头很大,成年后大约有四、五十公斤重。

毛很厚实细密,一年下来可以剪两次羊毛,产毛量大约在六七公斤。剪下来的细羊毛,清理干净后可以卖给收购点,还可以拿到“巴扎”上去出售,也可以自家自用。

现在,老职工家里都会纺一点毛线。

纺毛线有简单的工具,也有复杂的工具。王慧珍为了给孩子们织毛线袜子,也学着老职工家属的样子,用纺线锤子纺起了毛线。

黎元元看着好玩,也试着摆弄了一下。

这是田爸爸给做的,就是一块两寸长短的木头,在中间钉上一根钉子,缠上一圈毛线,就成了一个纺线锤子。

纺毛线时,用手把毛线搓成一个细条,与锤子上的毛线连接到一起,然后,提溜着锤子顺着一个方向打转转,手里不断地续上细羊毛,就可以纺线了。

大人们平时说话聊天,或者开会时,可以坐在高高的板凳上,提溜着纺线锤子,打着转转。这样既不影响干活,也不影响说话。

而纺出来的粗毛线,用来织毛袜子是再合适不过的。

非常厚实也非常暖和。

除了样式不怎么好看之外,倒是非常实用。况且穿在脚上,只要暖和就好,反正也没人看得见。

边疆南部自古以来就盛产挂毯、地毯等手工编织品。在经济搞活之后,便有专门的建花厂从事羊毛加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