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1)广播剧

天冷了, 一家人聚在屋里听收音机,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连队里那些买了收音机的,总喜欢把音量拧到最大, 引得邻居们也带着孩子过来, 一起蹭着听。

坐在火炉子旁边,暖烘烘的。

一边听着小说连续广播,电影录音剪辑什么的, 一边感受着外面的世界, 享受着闲暇时光,别提有多畅快了。

这一阵, 田根宝家也在攒钱。

不过他和慧珍还在犹豫着,是先买缝纫机还是先买收音机?

最后, 还开玩笑地问了问小元元。

“元元,你说家里是先买缝纫机好?还是先买收音机好啊?”

“爸爸, 当然是先买缝纫机啦!”

“为什么?”

“因为……缝纫机的用处大呀,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在家里蹬缝纫机轧衣服了……”

“哦……”

黎元元一向是个实用主义者。

她知道再过两三年, 收音机的新鲜劲儿就会被电视机所替代。而缝纫机却可以一直使用,直到九十年代末,才慢慢地退出了家庭。

等有了电视机, 就没人再稀罕收音机了。

当然, 接下来听评书、听小说连续广播还会风靡十多年。即便是后世, 收音机依然存在着,填补着碎片化时间,受到都市汽车族和老年人的喜爱。

邓医生家里也买了一台“春雷牌”收音机。

星期六下课后, 邓萧特地跑到二年级教室找到田伟民,叫他带着弟弟妹妹来家里玩,可以听听音乐,听听电影。

星期天能去营部逛逛,几个孩子当然高兴了。于是,吃了早饭,经过田爸爸的批准,兄妹四个就穿得厚厚的,上路了。

到了营部,邓萧披着棉大衣,在门口跺着脚,等着他们。

见人一来,赶紧让进屋里暖和一下。

其实,他们几个走路过来,身上热呼呼的,一点也不觉得冷。

“元元姐姐,今天上午中央台有广播剧,可好听了!”邓虹穿着蓝色小毛衣,蹬蹬蹬地跑过来,拉着元元的小手,甜甜地说道。

“喔,是嘛?”黎元元摘下帽子,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

“刚才,收音机里已经预报过了,马上就要开始播《叶塞尼亚》了……”

“《叶塞尼亚》?”

“嗯,快听,开始了……”

几个孩子围着火炉子坐下来,开始听广播。

现在播放的这部外国电影叫《叶塞尼亚》,上映后轰动一时。影片中,叶塞尼亚和奥斯瓦尔多的对白十分经典,来自中方的配音更是为角色增色不少。(注1)

这是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著名配音演员配制的,声音听着甚至比原版还要精彩,也成为很多人模仿的对象。

收音机中,所播放的电影录音剪辑,更是令人百听不厌。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就是声优。

她的爷爷奶奶和知青们聚会时,还正儿八经地表演过这个片段,被一群老知青们拍手叫好,还嚷嚷着:“下次表演时,嘴巴里要衔着一支玫瑰花噢……”

听广播时,邓萧静静地坐着,对电影中的浪漫,充满了幻想。

而黎元元看到邓萧哥哥额发微卷,一脸沉静的样子,心里不由得叹道:小哥哥还真帅啊,不知道班里面有没有喜欢小哥哥的?

邓医生和肖医生值班回家后,留几个孩子一起吃午饭。刚才从医院食堂里买了十个白面馒头,和两份青菜。

“小萧,你去食堂里打一份病号饭回来!”

“好的,爸爸!”

邓萧从抽屉里拿了几张菜票,就拎着一只保温桶去了医院食堂。过了一会儿,邓医生又派邓原也去了一趟。

因为病号饭是特供的,一下子打得太多,就太明显了,怕影响不好。

结果,饭桌上摆了两份白菜猪肉炖粉条,里面还有几片大肉片子。

黎元元一边吃着,一边想着。

看来,在医院里上班还是有好处的。国营农场就这一点好,对儿童、老人和病号都有特殊照顾。所以医院食堂里,定期会有猪肉和鸡蛋供应,虽然只是一点点荤腥,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吧?

吃了一点肉,感觉更馋了。

兄妹四个回到家里,给王妈妈说今天吃肉了。王妈妈也高兴得不行,笑着说道:“哦呦,今天过节了?都吃上肉了……”

黎元元心想,连队里什么时候杀猪啊?都到月底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啊?

天冷了,分一次肉能吃好长时间的。

赶快杀猪吧。

在盼望中,又过一个星期。

连队里终于杀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