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京都武汉,阿旁宫。
原本一直呆在长安大明宫的李卫国,因为要处理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不得不返回大京都,亲自召开御前会议,为内阁和文武百官们制定下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提供指导意见。
时至今日,中华帝国的各项军政工作早已经走上了正轨,一般情况下都不再需要李卫国的事事躬身亲为,劳心劳力了。
不过,文武百官们很多时候还是有些懒,喜欢跑到李卫国面前请教一番。
当然,说他们懒到是有些过分了,主要是他们长久养成了一种习惯,认为李卫国是无所不能的,英明神武的,这不是恭维李卫国,而是文武百官们真正的信任李卫国所所的话,所指定的政策。
中华帝国建国三十一年,李卫国的每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基本上都应验了,所以文武百官们是打心底对李卫国充满了敬畏,真心对李卫国喊英明神武这四个字。
这一次,内阁总理大臣傅学贤,以及六部官员们的确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尽管李卫国放权给他们,要他们自己制定下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可是这一次的问题却是非常棘手,迫使他们不得不死乞白赖的把李卫国从长安大明宫请回武汉大京都。
问题不是别的,就是当前的国际问题。
随着英法美俄日陆续战败投降,整个协约国基本上已经战败了。
就在半个月前,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南美洲国家,也陆续失去战斗意志,几个南美洲国家领导层和人民都对世界大战的前途彻底绝望了,连英法美等强国都战败了,他们这些三流国家想要取得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如今他们连同盟国集团最弱的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都无法战胜,就算勉强打赢了这两个南美洲邻居,然后同盟国也不会坐视不理。
因为一旦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无法赢得胜利,那么作为同盟国的其他成员国,显然不会允许自己的小伙伴战败,因为这会丢同盟国集团的脸面。
到时候不但德意奥等欧洲同盟国成员国会介入南美洲战场,就算中华帝国也恐怕不会坐视不管,毕竟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都是中华帝国一手扶植起来的国家,如今小弟有难了,作为大哥的中华帝国,不可能不帮忙。
中华帝国有多么的强大,全世界都非常清楚,世界大战刚刚开始几个月就打垮了美日两国,如今作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全球最强,军事实力就算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都不是对手,这让勉强支撑战争的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国家完全陷入绝望,没有胜利的任何机会。
于是,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美洲协约国成员国,在最近几天时间,先后向中华帝国提交了战败请求,请求中华帝国放过他们。
之所以选择向中华帝国投降,这也是因为他们明白目前全世界唯一的老大就是中华帝国,只要中华帝国点头同意了,就算德意志等国反对也没关系。
当然,无条件放过是不可能的,因为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家特使秘密向中华帝国许诺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比如进行割地、战争赔款、经济开放等条件,为的就是不被彻底占领。
之前作为同盟国老大,中华帝国要照顾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也许诺将南美洲利益交给他们瓜分,可是这不代表中华帝国不想插手南美洲,只是欠缺一个借口罢了。
如今智利、阿根廷和秘鲁等南美洲传统强国陆续向中华帝国抛出橄榄枝,送来大礼物,那么出于维护中华帝国利益,中华帝国内阁和参众两院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请求。
不过为了有一个足够的理由,中华帝国内阁向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发出照会,告诉他们德意奥等国要求尽快结束世界大战以便瓜分胜利果实,同时中华帝国强势要求德意奥保持现有的势力范围和实际控制区,这已经引起德意奥等国的强烈不满。
于是,中华帝国也这样告知德意奥等国,只要他们说服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停火,那么中华帝国就启动战后秩序划分会议谈判。
不管相不相信中华帝国,此前跟中华帝国谈判中吃瘪的德意奥,还是本着相信的态度,开始向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施加压力。
这样一来,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受到来自中华帝国和德意奥的全方位政治压力,于是相继对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发起最后一战行动,打算一鼓作气灭了三国。
只是,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帝国已经跟智利、阿根廷、秘鲁暗中达成了协议,中华帝国将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军队的作战计划暗中透露给了他们,使得他们从容部署军事力量,一举粉碎了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的最后一战军事行动。
在这场战役中,巴西帝国军队和哥伦比亚联邦军队损失惨重,中华帝国也暂停了对两国的军事援助,使得两国再也无力进攻阿根廷、智利和秘鲁。
于是,阿根廷、智利和秘鲁迅速反击,陆续收复了失地。
不过,三国没敢越境进攻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
而是趁机迅速公开求和。
中华帝国在这时候站出来表态,接受三国停战请求。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虽然非常不满,不过找不到借口反对,同时也不敢得罪中华帝国,连德意奥等国也支持停战,于是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也就不得不同意了。
同时,中华帝国暗中也向巴西帝国和哥伦比亚联邦许诺会给他们好处,这才促成全面停火,结束世界大战。
当然,日本明知政府和美利坚罗斯福政府还在抵抗,但中华帝国不再把美日的抵抗当做是世界大战了,而是当做世界大战的延续,称之为日本内战和美利坚内战。
于是,世界大战就在形式上结束了。
对战败国的惩罚,中华帝国自然说的算,德意奥虽然不高兴,但只要中华帝国不要太过分,他们也只能选择接受。
关于欧洲势力范围划分问题,中华帝国自己保留了对不列颠群岛,包括爱尔兰岛在内的控制权,以及割占法国科西嘉岛,将冰岛作为保护国。
这本就是中华帝国实际控制的地区,德意奥等国也没有反对意见,他们见中华帝国没有过分的要求插手欧洲大陆势力范围划分,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再给德意奥等国划分势力范围时,中华帝国耍了手段,没有将法兰西领土全部交给德意志帝国,而是将法国南部一部分作为补偿科西嘉岛划分给意大利王国,东普鲁士至波兰东部划给德意志帝国,却把西南划分给了奥匈帝国,将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划给了意大利,将巴尔干东南部和波兰东北部划给了奥斯曼帝国,造成意大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和波兰领土上的交叉,故意留下隐患。
这是在故意离间德意奥四国的关系。
但偏偏德意奥四国各有野心,都想占据全部领土,吞噬其他同盟国的领土。而四国想要获得其他同伴的领土,必须有一个合法的借口,而这个借口只能由中华帝国制定的势力范围划分计划。
有了野心和借口,就算明知道是中华帝国故意下的套,德意奥四国也不代表往里钻。
南美洲问题上,中华帝国故意以调停人姿态介入,促成了巴西帝国、哥伦比亚联邦和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的停战议和条约,然后以收取“中介费”的方式跟三国签署了条约。
秘鲁、智利、阿根廷三国可没钱赔款,于是就只能把国内的金银铜等矿产资源赔偿给巴西帝国、哥伦比亚联邦,以及中华帝国。
世界大战就这样简单结束了,但世界格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协约国集团垮了,大英帝国、美利坚联盟国、法兰西帝国、沙俄帝国都失去了世界话语权,欧洲成了德意奥的天下,世亚洲、美洲、澳洲则是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
整个世界只有一个声音了,那就是同盟国的声音。
不过,中华帝国故意在欧洲利益分配问题是下套,给德意奥制造矛盾,这埋下了巨大的战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