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五十一章

打从今日的早饭起, 傅攸宁一直有种奇怪的恍惚感。

当梁锦棠带着她徐徐登上东城门的城墙时,这种恍惚感便更重了。

两人静静并肩立在城墙头, 傅攸宁远远望着东城门外的那条必经之路, 蓦然忆起望岁七年春暮, 自己打从东都孤身进京时,这条路,便是来处。

“那年我就从这里入城的。”傅攸宁侧头, 笑吟吟望着身旁的人,抬手指给他瞧。

“我知道,”梁锦棠望着她所指的方向, 唇角眉梢全是笑,“那时你却却不知, 那日我就站在这里。”

她不知, 彼时有人整夜未眠,就在此处立到天明, 生怕错过了她进城的那一瞬。

他就在这里, 远远瞧着这姑娘自微曦晨光中策马而来, 踏过一地春深日暖,扬起仆仆风尘,那样义无反顾地自梁锦棠年少时的想象中扑面而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年少时总觉着这样的诗真酸,可那个清晨他望着这姑娘渐行渐近时, 心中止不住怦然, 整个脑中像一锅被熬到鼎沸的糖汁, 这句诗中的每一个字,便在那热烫的糖汁中黏黏甜甜地来回翻滚。

傅攸宁听得怔怔然,呆呆望着他带笑的侧脸,竟觉似像能体察,望岁七年春暮那日,梁锦棠立在此处时,心中的巨浪滔天。

她眼中有光在闪,却又止不住想笑:“若此时能回到那一日的早晨,就好了。”

若能回到那一日的早晨,她定要对马背上的那个傅攸宁讲,你快抬头瞧瞧呀。

那城墙上立着当世最威风凛凛的好男儿,他在城头迎你归乡。

她一直以为,这偌大的帝京,根本不会有人知,傅家的二姑娘,她回来了。

若那时她能抬头望望,或许就会知晓,城头上有人在望着自己。那这故乡,才真是故乡了吧。

梁锦棠笑着暗叹一口气,抬手轻轻遮住她盈盈的双眸,任她的眼泪轻轻沾湿了自己的掌心。

他明白,这姑娘一路行来有太多的遗憾、失落与茫然,所有的疑惑、委屈与疼痛都不敢语于人前。

她怕被人遗忘,她怕自己无人知晓……

他想叫她知道,这世间有个人,打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始终,在期待她的出现。

在北军城门卫分明讶异又假装非礼勿视的余光偷窥中,梁锦棠周身都僵住了,因为面前这姑娘,忽地就冲进了他的怀里,温温软软地展臂环住了他的腰。

唔,所以,梁大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个姑娘吃了豆腐?

别看梁大人平日里胆大包天,可每每当这姑娘主动些时,他总是忍不住要脸红的,也不知这是什么毛病。

“别怪我没提醒你,”梁锦棠浑身发僵,又舍不得将她推开,“可有人看着哪。”

“看什么看,没看过梁大人被人吃豆腐啊?”傅攸宁说得凶巴巴,躲在他怀里拿蹭得像只甜蜜蜜、毛茸茸的猫儿似的。

梁锦棠一愣,最终也只能没好气地按住她的后脑勺,笑得无奈极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偷偷在我身上擦眼泪……”

“你还敢不乐意是怎的?”傅攸宁抬起脸,眼眶有些发红,软软瞪向他的眼神努力趾高气扬,像个挑衅大人的小娃儿。

面对她这样又软又甜的小模样,梁锦棠悲惨地发觉,自己当真是一点辙也没有的。

“荣幸之至。”

初夏的晨风拂过,长空内,柳絮纷飞。四野云迷,如雪花碎碎飘坠。

城墙上相拥而立的这一对璧人,在这须臾霎时,便像一起共过了春光,又历了冬雪。

便如一同走过的四季。

将来,也要一道这样走下去的。

年少时原本可以青梅竹马却只能各安天涯的遗憾,将来,总要用长长的时光去一一补全的。

“喂!”

如细细雪片般的柳絮悄悄挂上了傅攸宁的眼睫与眉梢,她却无暇顾及,抬手戳了戳梁锦棠的胸口,满眼嗔怪地瞪他。

梁锦棠屏住笑,抬手轻轻替她摘去那些细白的柳絮,淡淡应道:“‘喂’是谁?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