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部分

“爷,四弟眼里向来揉不得沙子,您……”

胤褆淡淡的摇了摇头说道:“我明白,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怪四弟的。”

胤褆夫妻二人不觉走到南书房外,看到南书房里灯火通明,胤褆重重叹了口气,对大福晋说道:“宝音,你先去宁远斋歇着,回头我去找你,咱们一起回家。”大福晋点点头,胤褆叫过远远跟着的宫女们,让她们好生服侍着大福晋,然后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到南书房门前,沉声说道:“皇阿玛,胤褆求见。”

少倾,李德全快步走了出来,对胤褆说道:“万岁爷请王爷进去说话。”

胤褆一进南书房便愣住了,所有成年的阿哥们跪在地下,康熙看着胤褆,眉头紧紧锁着,沉声问道:“老大,你想说什么?”

胤褆一撩袍子双膝跪下,诚恳的说道:“儿臣额娘犯下大错,儿臣本不该前来求情,可是额娘生养儿臣一场,儿臣不能不念亲恩。可是国法如炉,儿臣不敢求皇阿玛开恩赦免额娘,胤褆只求皇阿玛成全胤褆的一点孝心,收回儿臣的亲王之爵,将儿臣贬为庶民,以交换额娘的性命。”

康熙看着胤褆,沉重的说道:“老大,你知道你的这些弟弟为什么跪在这里么?”

胤褆抬头看着皇阿玛,轻轻摇了摇头,康熙颤声说道:“他们全都是来求朕的,个个情愿降爵削俸,联手求朕饶了你额娘的性命,朕知道,他们为的不是你额娘,他们是为了你,为了这份手足之情,胤褆,你有这么好的兄弟,你怎么忍心弃他们而去?弃朕而去?”

胤褆如遭雷击,他万万没有想到兄弟们竟然会如此待他,他抬头看着弟弟们,都说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动时,泪水模糊了胤褆的双眼,他颤声叫道:“二弟,四弟,九弟,十弟,十三弟,十四弟,你们……”

胤礽带着弟弟们膝行上前,齐声叫道:“大哥,我们是好兄弟。”

康熙既感动又骄傲,纵观泱泱华夏历史,皇室子弟能如此同心同德共进退的,只有他康熙大帝的儿子才做的到。“你们都起来吧,”康熙压制住心里的骄傲,沉声说道。

一票阿哥们都站了起来,康熙只看向胤禛,沉声问道:“老四,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

胤禛艰难的说道:“皇阿玛,儿臣……以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康熙点了点头,他明白这对胤禛来说已经是底限了。

胤褆感激的看向胤禛,胤禛却苦笑了一下,从理智上讲,慧妃所犯的是死罪,必杀之以正宫规,可是从感情上来说,胤禛不愿意看到他一向敬重的大哥为让慧妃活下去而将自己逐出爱新觉罗一族。他一向是将理智放在感情之前,可是这一回,胤禛却让理智屈从于情感了。

“胤褆,在你的王府里起一座佛堂,让你额娘在佛堂中悔过礼佛,终身不许踏出佛堂半步,不许见任何外人。”康熙沉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胤褆忙磕头称是,连声谢恩。康熙停了片刻又说道:“过了正月十五,着内务府宣布慧妃病逝,葬入东陵。”众阿哥都跪伏在地上,康熙叹了口气说道:“就这样了,大家都起来吧,这大年下的,老大和小九的媳妇又都有身子,都回吧,别让她们担心。”

众阿哥跪安,康熙挥了挥手,阿哥们鱼贯而出,康熙看着他们都走了,才对李德全说道:“李德全,你说朕这般决定到底对还是错?”

李德全本不敢接口,康熙却疲惫的说道:“你跟了我几十年,有什么就说什么,就算你的话不中听,我也不会砍了你的脑袋。说说吧,朕心里不舒服。”

李德全心里明镜儿似的,他知道万岁爷难受的是什么,不过那是不能明说出来的,李德全只说道:“老奴听说民间有句俗语,万不能为打老鼠伤着玉瓶儿,直亲王可比玉瓶儿在万岁爷心里珍贵多了。”

康熙叹了口气说道“如今这宫里数慧妃跟着朕的时间长,她虽然掐尖儿要强总想多争些,朕也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朕知道她想做贵妃,可是就凭她,还不配!朕想着封胤褆为亲王,她该知足了,李德全,朕做皇帝也算做得不错,当阿玛,朕也觉得还说得过去,可是做丈夫,朕真是不合格,若是朕没有这么多妃嫔,也许不会有这些事端。”

李德全没敢接话,只是默默的听着,他心里明白,此时的万岁爷只是需要一双能够倾听的耳朵。康熙拉拉杂杂的说着,想到什么便说什么,直说了一个多时辰,李德全给他续了七八回茶水,康熙好歹才算是说累了,只起身打了个哈欠,带着迷朦的睡意说道:“李德全,胤褆府上的佛堂修好之后,就把人送过去吧。”

李德全忙应了,服侍康熙在南书房里间的小卧室里歇下,看着康熙那疲惫的样子,李德全不由轻轻摇了摇头,做皇帝,真不容易啊!

因出了慧妃的事情,大家都没有太好的心情过年,不知内情的朝臣们只听说慧妃娘娘突发重病,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大概熬了不多少日子,各府的女眷递牌子要求进宫探病,却无一例外的被挡了回来,只说慧妃得了恶疾,恐会传染,已经封了慧妃的永福宫,不许人随意进去。于是百官女眷们

便又到直亲王府表达自己对慧妃的关心之意,可是直亲王府的管家告诉来人,只说直亲王和大福晋去为慧妃娘娘祈福了,并不在府中,又让百官家眷扑了个空。文武百官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不免暗自揣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