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 部分

起哄架秧子,拍着手叫道:“九叔九叔,要弟弟要弟弟要弟弟……”

胤禟有些狼狈的瞪了弘昱一眼,弘昱则带着弟弟妹妹夸张的躲到胤礽身后,夸张的叫道:“二叔,九叔瞪我们!”

胤礽果然不负重望的向胤禟摇头道:“九弟,孩子们只不过在开玩笑,犯不上生气。”

胤禟没奈何的叹了口气,到了这会儿,他算是彻底明白了,今儿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到忠敬王府的目的,就是拿他开涮的。于是,胤禟清咳一声,非常配合的对太皇太后打千儿笑道:“小九一定不辜负老祖宗的期望,加倍努力给老祖宗生个重重孙儿或是孙女儿。”

太皇太后乐坏了,笑得合不拢嘴,康熙也在笑,不过眼光却多了几分闪烁,看来将来的孩子争夺战,一定会是场漫长而艰难的“战争”。宜妃看着胤禟,脸上满是笑容,眼中有泪花闪动,这七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远在重洋之外的胤禟和黛玉,自从她得到胤禟和黛玉失踪的消息那时起,宜妃便开始吃长斋,每日在佛前磕足一千个头,乞求佛祖保佑胤禟黛玉平安归来。

酉时三刻,太皇太后已经有了倦意,康熙本欲和宜妃一起侍奉太皇太后回宫,可是胤禟却早就让宜妃身边的桃红悄悄转告宜妃,求她今天留在忠敬亲王府,一来省得明日一大早宜妃还要匆匆赶过来,再者就是若宜妃留在忠敬王府,胤禟的那些兄弟们闹得必然能轻一些。

宜妃悄悄回了康熙,康熙看着胤禟,颇有深意的笑笑,笑的胤禟头皮发麻,康熙才慢慢说道:“宜妃,明儿是小九大婚的好日子,你就留在这里替他打理打理吧。”

胤禟松了口气,忙跪下说道:“儿臣谢皇阿玛恩典。”

就在爱新觉罗家族在忠敬亲王府欢聚的时候,与王府相隔不很远的林府,也是张灯结灯热门非凡。林家一家三口和无嗔大师在中秋满月的清辉之下,坐在园子里临水的望星台上,把酒言欢,其乐融融。酒过三旬之后,林海便已有了些醉意。

“玉儿……”林海微带着醉意,看着和亡妻越来越象的女儿,心头不由涌上一些伤感,他的心肝宝贝儿,明天就要出阁了……

“爹爹……”黛玉站了起来,走到林海的身边缓缓蹲下,伏在林海的膝头,声音有些哽咽的说道:“爹爹,玉儿会常回来看您的,您也常来看看玉儿。”

青玉忙也跑到林海和黛玉的身边,和黛玉头顶头的伏在林海膝上,急急叫道:“爹爹,姐姐,还有青玉。”

林海将两只手分别放在黛玉和青玉的头上,抬头看着天上的清朗的月亮,喃喃道:“敏儿,你可曾看到?我们的孩子都长大了,若是你……”林海声音凝滞,再也说不下去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些年来,每一个夜晚,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他没有一天不在思念着心爱的妻子,奈何天人永隔,纵有再多的思念,也无处可说!

无嗔大师本也是性情中人,看到林家三口如此,不免又想起了他的妻儿。若是他们还活着,自己也不会这么孤单。无嗔大师执起酒壶,将林海和自己的酒杯斟满,自嘲的叹道:“如海,你我境遇相同,可你比我幸运,有这样一双好儿女,我敬你!”

林海面上含笑,眼中有泪,执起杯子与无嗔大师碰了一下,一饮而尽。这杯酒里的滋味,也只有他们两个人能感受了。

月上中天,夜凉如水,黛玉叫过雪雁,低低吩咐了几句,雪雁忙回房去了。没过多会儿,雪雁便抱着三个包袱走了回来。黛玉接过最上面一个,捧到无嗔大师的面前,盈盈拜下道:“大师伯伯,玉儿亲手为您做了一套衣裳鞋帽,请您笑纳。”

无嗔大师微微一楞,他知道有些地方有临出嫁的女儿给娘家父母做衣服的风俗,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黛玉竟然也会给他做一套。平素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无嗔大师双手有些颤抖,他接过包袱,轻抚着衣服上细密的针脚和精美的绣工,黛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大师伯伯,玉儿这几年针线上动的少,针线有些粗陋,您别嫌弃。”

无嗔大师连连摇头道:“不不,玉儿的针线天下无双,玉儿,你做的衣服,是伯伯这一生穿过的最好,最舒适的衣服,好孩子,谢谢你。”

林海点头笑道:“义兄可别这么说,日后玉儿还会长长久久给你做衣裳。”黛玉看着无嗔大师,很郑重的点点头。将包袱仔细系好,小心的放在身边的椅子上,捋着胡子笑道:“明儿送玉儿出阁,就穿这一身。”

黛玉又拿过一个包袱走到林海面前,跪下说道:“爹爹,玉儿总是任性,不是个好女儿,如今玉儿就要出阁了,依着江南旧俗给爹娘亲手做了一套衣衫,请爹爹代娘亲一并收下。”

林海接过包袱,将黛玉拉了起来,骄傲的说道:“玉儿,你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女儿,有你,是爹爹娘亲一生的骄傲。”轻轻打开包袱,林海的眼睛立时凝滞了……

包袱里放着一套玫红一套雨过天青色的衣服,林海一下子被带回到四十年以前,他还记得,当年贾敏初嫁,最爱穿的便是一套玫红缂丝绣雨过天青色修竹的衣裳,那时,贾敏满含

情意的坐在书房中,在她给林海缝的一套雨过天青色长袍上细细的绣上玫红色的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