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短暂而顺利的会谈,在焦土遍地的卡伦布里奇镇,英格兰陆军中将迪米·凯斯和新联合王国空军中将西蒙·布莱德利代表联军一方,苏格兰陆军少将伯恩·戈登代表苏格兰临时政府,在停战条约上签下了各自的名字。
在德国的斡旋和新联合王国的主张下,联军开给苏格兰的停战条件非常简单,他们只需要向英格兰偿付9633名阵亡将士的抚恤和31547名受伤官兵的补助,以及继续履行约定,将萨洛姆湾租借给新联合王国,就可以结束这场完全没有胜算的战争。于是,当逮捕独裁者巴里奥尔的功勋带着停战条约返回爱丁堡时,数十万苏格兰民众夹道欢迎……
可是,这场持续仅仅七天的战争,不但造成了20万苏格兰军人和数万无辜平民伤亡,给让苏格兰的经济和军事蒙受了摧毁性的打击,爱尔兰、格拉斯哥、阿伯丁等多个港口的军事和工业设施遭到猛烈轰炸,以致于苏格兰媒体不禁发出哀叹:近十年来发展速度位居欧洲前列的准强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农牧时代!
随着旧经济秩序的崩塌,苏格兰新政府不得不在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政府的正常财力根本无力负担一支数十万规模的军队,在得到国联特别支持的裁军经费后,苏格兰新政府分批次裁撤了四分之三的部队,只保留不足十万人的现役部队。至此,昔日那个动辄让英格兰人惊惶不安的苏格兰不复存在。
战争,可以让国家走向衰败,可以让国家迎来变革,也可以让国家加足动力,健步前行。一年之内经历意大利和苏格兰两场战争,新联合王国既是参战国之中耗费最大的,亦是收获最多的。在欧洲的贸易版图上,他们打垮了工业相近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意大利,抢夺了意大利人在船舶、航空、化工、纺织等工业制造领域的国际贸易份额,而且从意大利人那里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相当一部分赔款最终以实物的形式抵偿。虽说意大利的工业标准跟新联合王国存在差别,但爱尔兰人还是从亚平宁半岛搜罗了大量机器设备,并将它们运抵爱尔兰北部,依靠投入实用化运作的核反应堆提供电力,兴建起了一个以贝尔法斯特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圈。
在昔日爱尔兰岛最繁华的港口城市,贝尔法斯特,以运油船、科考船、捕鱼船以及海上钻井平台为主的造船制造业又重新让港口码头显现勃勃生机,而在城区周边,食品加工和纺织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优质的意大利食品加工设备和纺织机床,让贝尔法斯特出产的牛肉和鲱鱼罐头成为畅销欧美的产品,劳工的短缺和报酬的提高,吸引了大量来自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移民,整个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亦如火箭般快速攀升。
在位于贝尔法斯特西北方一百多公里处,沉寂多年的海港城市科尔雷恩也逐渐重现旧日的荣光。海岸线上,一座座现代化的高炉拔地而起,一栋栋崭新的厂房相继落成,意大利人最新最好的医药和农药研发生产设施在此落地,国家注资、院校加盟、民营管理,这个名为“贝尔莎”的超大型医药农药化工企业,将大半个科尔雷恩纳入到了它的厂区当中,也让这座北方海港迅速成为爱尔兰岸线上的又一颗璀璨珍珠!
利默里克大工业圈的日益成熟,贝尔法斯特新型工业圈的快速发展,使得接连赢得两场战争胜利的新联合王国,蒸蒸日上的氛围中迎来了世纪的中点之年,1950。
新年伊始,新联合王国在国际上的第一个重大举动,就是向独力对抗阿拉伯国家达半年之久的犹太人国家伸出援助之手。随着双方签署军事互助协定,犹太人得以通过贷款的方式从新联合王国采购军用物资,双方最大规模的军购交易就此诞生,而且新联合王国方面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筹足了十万支半自动步枪、五千挺机枪、六百辆战车、两千门火炮、四百架飞机以及三亿发子弹、两百六十万发炮弹、十万吨燃料,由新联合王国海军组建的护航船队从利默里克港启程,将总量超过五十万吨的军火物资运往特拉维夫,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完全超出了阿拉伯国家的意料。等阿拉伯军队卷土重来,犹太武装早已部署完毕,布好口袋等着对手。结果,霍隆一战,四万犹太武装击溃了十万阿拉伯精锐,俘敌人数超过两万,并以此为砝码,迫使阿拉伯人承认犹太国家占据巴勒斯坦的既定事实。
在国联斡旋下,犹太国最终与阿拉伯国家联盟订立停战协议,中东地区的发展自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巴勒斯坦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流着奶和蜜的土地”,就是因为其北部和西部是地中海气候,阳光充足,土壤条件适合种植,而在犹太人的勤奋开垦和科学经营下,这里出产的棉花、水果、蔬菜很快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棉花以优惠价格出售给了爱尔兰人,水果、蔬菜则被卖到了东欧和南欧,源源不断地换取外汇,用以偿还军购贷款和购买新的武器装备。
新联合王国的国际投资在犹太人身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而在遥远的泛太平洋地区,无论是在美国、墨西哥、阿根廷,还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几内亚,“新联合王国制造”早已随处可见,特别是科研和民用领域的核反应堆技术输出,基
本上成为了新联合王国的垄断项目,每年都能够为政府和企业带来折合数亿马克的利税收入。
规模庞大的新联合王国商船队,掌握着太平洋航线上近四分之一的贸易量,并逐步将贸易航线扩张至南亚和东亚。从50年代初期开始,新联合王国逐渐成为日本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直接竞争对手。钢铁、合金、动力、燃料、船舶……这两个国家出产的工业品,技术质量不分伯仲,而新联合王国方面无视日本人提出的公平竞争、和平共处原则,联手西方同盟国家发动了一场贸易战——他们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甚至是半买半送的形式,长期向亚洲地区大量输出工业产品,并建立了完备优质的售后技术服务体系。
为了打赢这场贸易战,新联合王国政府每年减免的相关企业税收就达到了数千万之巨,向船运公司提供的政府补贴足够建造几艘超级油轮。这种不惜代价的投入,在国际贸易大战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1951年以前,亚洲国家进口的数十万吨汽油煤油,约有七成来自日本,而到了1951年,这一比例下降至四成,仅仅两年之后,日本生产的燃料,大多数都只能在本国销售,日本出产的飞机、机床、车辆、药品以及新型材料也大致如此,只有在铁路机车和民用船舶领域,日本制造还勉强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
5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部分国家开始出现经济衰弱的势头。在欧洲,意大利的经济形势最为艰难,政府的工业改革再度宣告失败,全国失业率接近20,民众的不满情绪为革命思潮的蔓延提供了理想的温床,这个国家又一次陷入到了动荡之中,而在亚洲,因自身资源严重短缺、对外贸易长期低迷,日本成为第一个进入衰退通道的国家,尽管军方始终不甘沉默,试图以兵谏的方式迫使高层改变策略,联合苏俄、对抗欧美,但兵谏行动还未发动便走漏了风声,宣仁天皇下令逮捕参与兵谏的中高级军官,并勒令军部效仿德国,对现有军事体制进行所谓的“现代化改革”,延续千年的武士道精神,自明治维新以来再次受到颠覆性的冲击……
在军事和经济领域遭受“双重阉割”的日本,自然而然地退出了20世纪后半场的列强争霸,能够挑战德意志单极霸权的,这时也就只剩下美国和苏俄两家。前者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工业基础、强劲的科技力量以及桀骜的国民精神,很快从大战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工业、贸易以及国防建设的绝对值都创下了历史新高,隐隐有了跟西方同盟国分庭抗礼的资本,但因为有前车之鉴,他们一心致力于发展防御性的军事科技,并跟欧洲国家保持积极友好的联系;后者借助专制体制和计划经济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优势,取得了一波令世人惊讶的发展成果,其工业和军事的快速崛起,加上革命思潮在部分欧洲国家的再度兴起,迫使西方同盟国重新审视他们的东欧防线是否如想象中那般坚固,并审慎探讨了利用核武器实施战略防御的可行方案……
1958年夏,意大利爆发席卷全国的红色革命,短短两个多星期,意大利政府便被推翻,意大利王室被迫流亡。为免这样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落入红色政权之手,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国遂借国联维和部队之名,以海陆空三线并进的方式,迅速向意大利派遣了数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并很快占领了米兰、都灵、巴勒莫、塔兰托等重要城市和港口,但在占领意大利首都罗马的过程中,国联维和部队遭到了革命武装的顽强抵抗,以致于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沉重代价。战斗结束后,维和部队在俘虏中甄别出了多名俄国人,由此得到了苏俄在幕后支持意大利革命势力的直接证据,德国政府立即照会苏俄驻德大使,敦促他们立即停止对“意大利叛乱分子”的支持,但遭到了苏俄方面的拒绝。
自波兰危机结束后,西方同盟国阵营与苏俄又一次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危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