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军第一波舰载机群抵近美国太平洋第1特混舰队作战编队之时,哈尔西派出的第一波攻击机群已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编队,狂风暴雨式的海空大战就此在相隔几百公里的两处区域展开。
依从哈尔西对敌强攻的意志,106架“野猫”和“地狱猫”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击箭头,掩护着47架“地狱俯冲者”和42架“复仇者”强突日军舰载战斗机组成的空中防线;与此同时,12架ir-39t掩护着4架ik-43t飞行在万米高空,借助无线电制导炸弹对日军航母实施垂直打击——作为爱尔兰海军现役的多用途舰载轰炸机,ik-43t能够执行俯冲轰炸、鱼雷轰炸、高空轰炸、低空扫射、远程侦察、反潜巡逻等各种作战任务,其设计跟日军新锐舰载机“流星”相近,采用倒鸥型主翼,通过双重襟翼与副翼襟翼联动的方式提升低速性能,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星型风冷发动机,低负荷飞行时的最高时速接近560公里,而且装备了两门20毫米前向机炮和一挺13毫米护尾机枪,其空战格斗性能甚至强过于不少国家当前列装的主力战斗机。
日军舰队这边,虽然最好的“烈风”飞行员都被派去为攻击机护航了,但那些留守者也非泛泛之辈。在面对面、硬碰硬的交战中,“烈风”的表现稳压敌方“地狱猫”一头,只可惜联合舰队的战斗编队中仅有5艘航母,其中一艘还是两万吨级的轻航母,可用舰载机数量不到美国舰队的七成,这就使他们的战术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联合舰队的外围空域,两架“烈风”被三四架甚至五六架“地狱猫”围攻的场面比比皆是,纵使日军飞行员能够凭借高超的飞行技艺屡屡摆脱险境,但他们总体上明显处于劣势。在“烈风”遭群猫纠缠,零战动辄被悍猫一击ko的情况下,日军空中防线千疮百孔。不过,无论“烈风”还是零战,只要摆脱美军战斗机的阻击纠缠靠近美军轰炸机,便毫不掩饰它们的杀手本色——在日军水面舰艇遭受损失之前,还是有近半数的美军舰载轰炸机被日军战斗机成功阻截,它们或被击落击伤,或是匆匆抛下炸弹进行规避,未能进入日本舰队的内层防空圈。
跟同时期的欧美舰艇相比,1946年日本海军的舰载雷达装备率并不低,但他们亏就亏在火控雷达和防空弹药技术落后上。同等效用的防空武器搭配美制火控雷达和近炸引信,实战中的命中率要比搭配日式电侦和延时引信高出十倍以上!这还不算,自从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日本长期受到国联制裁,物质损失大多可以通过从殖民地掠夺资源进行弥补,军队缺乏跟国外同行特别是一流强国进行交流切磋的机会,长期处于闭门造车、故步自封的状态,到了跟强手对决的战场上,必然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面对美军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的轮番攻击,日军航母不得不左扭右摆,极尽所能地规避炸弹和鱼雷。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古贺峰一麾下的四艘主力航母就已经分散各处,为这些航母提供保护的轻舰艇也跟着分散开来,彼此之间难以呼应。就在这时,隶属于美军航母“奥利斯卡”号的第31俯冲轰炸机中队第3小队瞅准时机,从日军的“磐手”号航母的正后方展开强击。日本海军的出云级航母虽然装备了数量众多的大口径防空炮和小口径机关炮,却存在中距离防御火力短缺的软肋——6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炮可以作为舰炮平射攻击敌方舰船,也可以作为高炮使用,其平射和高射射程都超过1万米,射速每分钟超过15发,最大仰角+90度到-10度,采用半自动装填,主要用来对付中高空的敌机,威力较大,但是实战中作用一般;28座三联装25高射炮主要对来对付中低空目标,射速很快,准确度也不错,但缺点在于威力较小,对于距离较远的敌机往往只能将其击伤而不能将其击落,且因使用15发固定弹药架供弹,每次换弹药时必须停止射击,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20挺13高射机枪见缝插针地部署于舰艇各处,其威力偏弱,杀伤力明显不足,难以击落自身防护能力较强的美军舰载机……
冒着“磐手”号及护航舰艇的密集防空火力,4架“地狱俯冲者”接连从4000多米以75度角呼啸而下,前后间隔不到一分半钟即两度命中这艘服役不满20个月的日军航母,但1000磅的美制航空穿甲弹只贯穿了日舰飞行甲板,被飞行甲板与上层机库之间的特种钢板所阻挡,两枚穿甲弹各炸出了一个面积十几平方米的破口,使“磐手”号暂时无法进行舰载机回收,停放在上层机库里的舰载机有七架因爆炸而受损,其中两架近乎全毁。
见己方俯冲轰炸机成功突破“磐手”号近防并将其击伤,7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不失时机地从这艘日军航母左舷方向展开了攻击。彼时日舰的防空火力大多投入到舰尾方向,尤其是射程较远、威力较大的127毫米炮全部高昂着炮口,“复仇者”携带航空鱼雷顺利进入有效射程范围,在“磐手”号左舷护航的两艘日军驱逐舰匆匆调整火力,竭力拦截那些美军鱼雷机。面对骤然升起的弹幕,领航的3架“复仇者”冒险突进至距目标1500-2000米的位置投射鱼雷
,紧随其后的4架“复仇者”则在大约2500米的位置投射第二波鱼雷。“磐手”号匆匆转向,眼看着它庞大的舰体已经到了避无可避的地步,一艘护航日驱果断献身,替它扛下了一条飞驰而至的美军鱼雷……
美军飞行员在中低空域跟日本人打得火热,进行高空轰炸的爱尔兰“长弓手”依然以他们擅长的方式突施冷箭。四架ik-43t先后投下的四枚无线电制导炸弹,两枚分别命中了“浅间”号和“八云”号的飞行甲板,两枚落在日舰近舷位置发生爆炸。“浅间”号的运气要比它先期投入战场的姊妹舰“阿苏”号以及同期上阵的“八云”号好得多,接连击穿飞行甲板和两层机库顶板的那枚航空穿甲弹竟是一枚哑弹,除了给舰员们造成巨大惊吓,并未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损坏,而“八云”号就遭了秧,穿甲弹从舰尾飞行甲板贯入,穿透双层机库在动力舱上方爆炸,并且引爆了两架加满燃料、挂载炸弹随时准备投入第二波攻击的“流星”,当即让这艘日军主力航母成为一条断尾的大鱼,瘫在海面上任人宰割……
战场的另外一端,当日军第一波舰载机群结束攻击尽数撤离时,位于美国太平洋第1特混舰队作战编队中后部的爱尔兰海军航母“圣帕特里克”号俨然成为了美方参战航母中战力最完整的一艘。不知是运气使然,还是日军飞行员有意将这个难啃的对手留在最后,它在战斗期间居然没挨一颗炸弹,而是非常顺利地躲开了所有奔着它来的攻击,包括日军战机在中距离投射的三条鱼雷!
扛住了日军舰载机群的攻击,哈尔西立即下令组织实施第二波空袭,各航母要在规定时限内尽可能多地出动舰载机。“圣帕特里克”号此前出动16架战机投入第一波空袭,派出18架战斗机投入防御,并有2架雷达预警机和4架护航战机一直在空中执勤,舰载机的出勤率已近60。在抵御日军舰载机攻击的过程中,未起飞的战机均存于机库待命。来自旗舰的出击命令好比是发令枪响,全体机勤人员当即行动起来,一边给待命战机加注燃料、挂载炸弹,一边将完成准备的战机经由升降机送上飞行甲板。
相较于现役的日军和美军航母,西方同盟国使用的第二代标准型航母有一个非常大的技术优势,那就是采用了爱尔兰研制生产的代号“天使飞翼”的蒸汽弹射系统。在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在更为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诞生之前,蒸汽弹射技术是各种舰用弹射技术中实用性最佳的。爱尔兰人的“天使飞翼”能够让空重64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达到9000公斤的ia-40预警机得以舰载化,而且相应缩短了ir-39t、ik-43t等舰载战机的起飞距离,提高了航母载机的整体出击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以前建造的优胜者级航母上,蒸汽弹射器并非标准配置,德国和爱尔兰海军订购的优胜者级每艘安装两套蒸汽弹射器,西班牙海军订购的只安装一台,而出售给日本海军的不仅没有安装蒸汽弹射器,就连通常预留的改进空间也该为他用。1942年日军第二次发动侵华战争,西方同盟国再度收紧了对日本的制裁措施,日本引进的唯一一艘优胜者级航母不久便陷入了缺乏维修配件的境地,为使之保持作战能力,日本海军只好用本国设备逐步替换原有装备,并尝试性地安装了本国研制的蒸汽弹射器,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而让日方认为装备出云级的压缩空气弹射系统比西方同盟国的蒸汽弹射器更为优越……